Thursday, November 26, 2009

人生指南


人生指南

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城惕园毛凌云纂述

第一 前言

第二 抉择信仰

第三 信愿念佛

第四 戒恶行善

第五 恪守行仪

第六 普劝念佛

附录 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



第一 前言

离苦得乐

三 界无安,人生最苦,因皆无始以来,迷而不觉,不知何为善恶,致误造杀盗淫妄等恶业,枉受灾祸病苦等恶报。且以共同恶业之所感召,使世界大乱,杀劫弥漫,核 子竞赛,毁灭尤大,倘一触发,惨不忍言!纵能幸免,而人命无常,轮回尤险,或堕地狱饿鬼,或为畜生修罗,苦重时长,决难逃避。纵有善业,得升天道,福尽还 堕,亦难久留。纵获为人,仍生老病死,八苦交煎,随业受报,轮回六道,一失人身,万劫难复,此皆善恶之因果循环,报应不爽,曷胜危惧!虽人生物质之享受, 如何丰富,而精神之空虚与恐怖,痛苦更甚!惟有佛教之信仰与修持,以为精神之寄托与希望,使生有所依,死有所归,方能享受身心安乐、健康长寿之幸福也。前 为自救救人,谨节取佛经祖语、及古德著述,有关人生生死苦乐之因果法要,代道安大师编为学佛手册,普为人生指引信佛念佛之方向,与戒恶行善之方法,俾皆对 于人生所有灾祸病苦、生死轮回等问题,皆可彻底解决,离苦得乐,曷胜庆幸!故又名人生指南。经道安大师鉴定后,印发归依弟子及信众,俾皆信受奉行也。

首列十要

兹 为普救中外同胞,皆共得乐,谨将人生指南,增删重订,期更完善,文虽简浅,实为人生十要之总纲,故列于十要之首,以便初机研阅奉行,由浅易入。净土宗十三 祖印光大师云:‘如来成正觉,众生堕三途,皆不出因果之外,而凡夫心量小,凡经中所说大因果处,或领会不及,常以世间浅近者,为入胜之方便,如太上感应 篇,文昌阴骘文等,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,则人人可以为良民,人人可以了生死矣。’谨集佛道两藏念佛行善之因果法要,分别纂述译解,编为人生十要:第一、人 生指南,第二、成佛捷径,为人生抉择信佛念佛,戒恶行善,即离苦得乐,生西成佛之指南也。第三、念佛三要,第四、念佛法要,为念佛生西之正行、信愿行三大 要诀之指南也。第五、佛说阿弥陀经今译浅解,第六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今译浅解,第七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译浅解,为引证佛说信愿念佛之 因,必得生西成佛之果,使更深信切愿,力行念佛之指南也。第八、太上感应篇浅解,第九、文昌帝君阴骘文浅解,第十、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浅解,此借道藏三圣经 所说善恶之细目与因果,为念佛生西之助行,使更深信切愿,戒恶行善之指南也。人生有此十要,自会念佛行善,为命可改造,相随心转,现即转祸为福,离苦得 乐,死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了脱生死轮回,成佛度生,福寿无量之指南也。

若 以念佛事虽简易,理实深奥,欲深入研究者,请阅净土十要,及拙辑续净土十要,即易了解。如更欲深入,请再研阅拙辑净土丛书精装二十钜册。凡有关净土之经 论、注疏、精要、著述、纂集、诗偈、行仪、史传等,皆已编入,对净土众义,即可备知,不仅自度,更可为广度众生,横超三界,同生乐邦,永离苦海之指南也。

第二 抉择信仰

查 中国前惟儒释道三教,后由国外传入,及新倡立之宗教甚多。惟儒教教主孔子,是教人忠孝仁爱,信义和平,以诚意正心,修身齐家,治国平天下之世间法,即六道 中之人道也。释即佛教,教主释迦牟尼佛,明示善恶之因果报应,祸福苦乐,皆自作自受,轮回六道,永无出期,佛大慈悲,特说净土五经,教人念佛行善,以消恶 业,而离众苦,临命终时,亲垂接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横出三界六道,圆成佛果之出世法也。

道 教教主之太上感应篇,亦明示善恶之感应,行善天必降福,作恶天必降祸,太上慈悲,教人改恶行善,以求长生,欲求天仙者,当立一千三百善,欲求地仙者,当立 三百善。天仙升天,即六道中之天道也,地仙为神,即六道中之阿修罗道也。其他各宗教,皆教人祷告真主或上帝,求升天国,以求永生,天国、亦六道中之天道 也。但真主或上帝,皆聪明正直,赏善罚恶,大公无私,必须改恶行善,方蒙降福升天。如仍作杀盗淫妄等恶业,虽深信真主上帝,常做礼拜祈祷,终必降祸,令堕 恶道,安望其能得救升天耶?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明示:‘善恶两途,祸福攸分,行善福报,作恶祸临,吾本无私,惟佑善人,众善奉行,毋怠厥志。’可为明证!纵 能行善,蒙佑升天,只能为上帝之仆人,虽获长生永生,天福享尽,仍须堕落,轮回六道,莫由出离,切勿以成仙升天为究竟,而自误也。

若外道邪教,更不可轻信盲从,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更明示:‘假立邪教,引诱愚人,诡说升天,敛物行淫,明瞒暗骗,引人作恶,不修片善,行诸恶事,近报在身,远报子孙,神明鉴察,毫发不紊。’此一盲引众盲,相牵入火炕,共遭恶报,反受极苦,故信仰之抉择,不可不慎也。

惟深信佛

查 道教信奉之玉皇上帝,及其他各宗教所信奉之真主上帝,即忉利天王释提桓因。佛说阿弥陀经之前略云:‘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,诸大菩萨,及释 提桓因等,无量诸天大众俱。’后又略云:‘佛说此经已,一切世间天人等,闻佛所说,欢喜信受。’足证上帝及无量诸天之天帝天人等,皆信奉佛教,听佛说持名 念佛之净土法门,皆欢喜信受,以求生西成佛,而免堕落轮回,况我辈人道之凡夫耶?因其他各宗教,皆无如此出世之妙法,惟有深信佛教,专念佛号,方能与佛感 应道交,蒙佛加被接引,令生享福寿康宁,更信愿精进,死即往生极乐世界,超出六道轮回,永离生死之苦,常得究竟之乐,诚人生惟一出世幸福之道也。

佛 祖统纪智者大师传、及印光祖师文钞云:‘关帝曾现灵受归戒于智者大师,愿为伽蓝神,护法护人。凡敬信者,无不蒙显神灵,玉泉山志,载之甚详。’关圣帝君原 已由儒入道,又先以身示范,信奉佛教,受持归戒,愿为护法。复大慈悲,亲降觉世真经,以觉世救人,令皆‘回心向道,改过自新,满腔仁慈,恶念不存,一切善 事,信心奉行,人虽不见,神已早闻,加福增寿,添子益孙,灾消病愈,祸患不侵,人物咸宁,吉星照临,富贵功名,皆能有成。我作斯语,愿人奉行,言虽浅近, 大益身心,戏侮吾言,斩首分形。’又云:‘若负吾教,请试吾刀。’既蒙令即回心转意,趋向佛道,并以刀示警,恩威并施,使皆敬畏奉行,祸灭福臻。凡我中外 男女同胞,不论已信任何宗教,或尚未信教者,既皆信奉上帝及关帝,自应奉行上帝与关帝之身教言教,回心向道,惟深信佛,定蒙垂佑,福寿同增。若敢戏侮或违 负关帝言教,必遭恶报,后悔莫及。请即持诵关圣帝君觉世真经,自会回心信佛,而改过自新也。

惟专念佛

吾 人既已抉择信佛,自应专修持名念佛之妙行,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皆可成佛,惟时当末法,佛在大集经悬记云:‘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,惟依念佛,得度生 死。’印光祖师云:‘九界众生,离此念佛法门,上不能圆成佛道,十方诸佛舍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生。’而念佛亦有多门,如实相、观想、观像等,在家人身在世 网,事务多端,或势不能修,或力不暇及,况障深慧浅,修亦难成。惟持名念佛一法,师专持念‘阿弥陀佛’万德洪名,最为方便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 速。佛说阿弥陀经云:‘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至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,是人终时, 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’又云:‘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。’阿鞞跋致是梵语,意译为不退转,凡往生者,皆不中途退转, 一生补到佛位,即一生成佛,最简易,最稳当,最极圆顿也。自应惟专持念佛号,决不兼修实相、及观想、观像念佛,或禅净双修,或舍净参禅学密,以心不纯一, 或不契机,难得实益。请阅拙辑成佛捷径,自会惟专持名念佛,对于法门之抉择,亦不可不慎也。

惟愿成佛

凡 信佛念佛者,皆可成佛。佛说:‘一切众生,莫不有心,凡有心者,皆当成佛。’无论何人,只要信佛念佛,现世即蒙诸佛昼夜护念,阿弥陀佛常放光摄受。常得观 世音等诸大菩萨,及诸天大力神将,隐形守护。一切恶鬼恶兽,及毒蛇毒药等,皆不能害。一切刀兵水火,怨贼牢狱,灾祸横死等,悉皆不受。先作罪业,皆悉消 灭,所杀怨命,皆蒙解脱。夜梦吉祥,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。心常欢喜,颜色光泽,气力充盛,所作吉利,受人恭敬,百福并臻。若临命终,预知时至,身无 病苦,心不怖畏,诸根悦豫,正念分明,舍报安详,如入禅定,阿弥陀佛,与诸菩萨圣众,金台接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见佛闻法,获无生忍,蒙佛授记,三身四 智,五眼六通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,然后不违安养,回入娑婆,分身无数,遍十方刹,广度众生,同生西方,圆成佛果。此以信佛念佛之因,必得生西成佛之果, 如种麻得麻,种豆得豆,因必有果,确实不虚。古今典籍所载,现世感应,及往生事迹甚多,皆信而有征,近在台往生者亦多,请阅拙辑净土圣贤录四编,自会抉择 信佛念佛,惟愿成佛,离生死苦,得究竟乐,人生之有利无害,莫过于此,谅皆深信因果而不疑也。

第三 信愿念佛

凡 我中外同胞,既已抉择念佛成佛,当深信吾人所住之娑婆极苦,略如前述,苦已难堪,故名苦海。当深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当深 信多生以来,业障深重,非凭佛力,骤难出离。当深信持名念佛,定蒙佛慈摄受,求生决定现生蒙佛接引,得生极乐世界,随佛进修,决定成佛。由是坚定一心,愿 离娑婆苦海,如囚犯之欲出牢狱,绝无系恋之心。愿生西方极乐,如远客之思归故乡,岂有因循之念。既具深信切愿,当力行念佛,誓不退惰。此信愿行,为往生极 乐之三大要诀,缺一不可。净宗九祖灵峰蕅益大师云:‘欲速脱轮回之苦,其如持名念佛,求生极乐世界,欲决定生极乐世界,又莫如以信为前导,愿为后鞭,信得 决,愿得切,虽散心念佛,亦必往生,信不真,愿不猛,虽一心不乱,亦不得生。’又云:‘得生与否,全凭信愿之有无,生品高下,乃视持名之深浅。’古今坐化 立亡,上品上生者,皆信深愿切,而持名念佛功力之深者也。念佛方法,简而易行,玆举三例,随各闲忙,择一行持。

晨朝十念

每日清晨服饰后,面西正立,合掌连声念‘阿弥陀佛’,尽一口气为一念,共念十气,名为十念。随气长短,不限佛数,惟长惟久,气极为度。佛声不高不低,不缓不急,调停得中。如此十气,连属不断,意在令心不散,专精为功。名为十念者,显是藉气束心也。念毕,发愿回向云:

愿同念佛人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

作此愿已,礼拜或三揖而退,但要尽此一生,不得一日暂废,惟将不废,自要其心,必生极乐。此须随气长短,不可勉强多念,强则伤气,只可十念,不可二十三十,多亦伤气。如渐欲多念,可加每晚及日中十念,再不可多,多亦伤气受病。最好改为早晚简课,多多益善,以其念法不同也。

早晚简课

每日早晚,洗手嗽口,向西恭敬三揖,或焚香顶礼三拜,合掌恭念:
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。一声。南无音拿摩。意译为归命、归依、敬礼、救我、度我等义。

南无阿弥陀佛。跪念、立念、坐念皆可,至少念百声、千声、万声,以各人功夫忙闲而定,只宜由少增多,不宜由多退少。念完一拜。

南无观世音菩萨。再合掌恭念各三声一拜。观音、势至,为弥陀左辅右弼,统称西方三圣,念完了佛,理应称念礼拜。

南无大势至菩萨。三声一拜。

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。三声一拜。极乐世界有很多菩萨,将来都是道友,也应称念礼拜。

再长跪合掌,赞佛忏罪,回向发愿云:

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

我今大皈依 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 至心用回向

愿同念佛人 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

见闻皆精进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

念毕三拜或三揖而退。此回向发愿偈,有大威力,能灭一切罪,长一切福,如教人念此偈,得大福报。此晨朝十念,及早晚简课,专为极忙或不识字人所立之简易课仪,及初学由简易入,能择一行持,日日至诚如此,决定往生。如家中供有佛像,须对佛焚香礼拜,如法念诵。

早晚功课

一、供养礼拜 既已信愿念佛,应各尽可能,扫静室一间为佛堂,供西方三圣像,每日早晚,在佛前供香、花、灯、果、水等,如力不足,供水一杯,上香三枝,灯花听便。上香时应默念或朗念香赞:

愿此香华云 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世间难信法

及诸上善人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

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。以下各合掌恭念一声一拜。每拜恭念:为求往生成佛度生归命礼。

南无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同上
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。同上

二、念诵 坐念

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。合掌恭念三声。接念:

佛说阿弥陀经。一遍 念毕接念:

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。即往生咒三遍。念毕起立,合掌恭念赞佛偈一遍。

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

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

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
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。一声。

南无阿弥陀佛。坐念或绕念数百声,或数千声。绕念须由东而南,自西而北顺绕。念毕再合掌念三声,拜一拜。

南无观世音菩萨。合掌念三声。拜一拜。

南无大势至菩萨。同上

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。同上

三、回向 合掌跪念慈云忏主发愿回向文一遍:

我 弟子某某,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愿以净光照我,慈誓摄我,我今正念,称如来名,为菩提道,求生净土。佛昔本誓:若有众生,欲生我国,至心信乐,乃至 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以此念佛因缘,得入如来大誓海中,承佛慈力,众罪消灭,善根增长。若临命终,自知时至,身无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如入禅 定。佛及圣众,手执金台,来迎接我,于一念顷,生极乐国。华开见佛,即闻佛乘,顿开佛慧,广度众生,满菩提愿。十方三世一切佛,一切菩萨摩诃萨,摩诃般若 波罗蜜。起立

四、三归依 对佛合掌恭念:

自归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。一拜

自归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。一拜

自归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。一拜

和南圣众。三拜课毕

此 非定规,可自由增减。念佛初少定数,早晚各念五百声,或一千声,随后渐增至三千声,或五千声,一万声。但须持之以恒,不可或作或辍,忽多忽少。记数须用数 珠,或用香、或用钟表记时亦可。限定之数,每回确要念足,因吾人道心,易进易退,须藉记数之法,坚其志愿也。声须不高不低,不缓不急,以字字念得清清楚 楚,听得清清楚楚为要!或默念、口不出声,而心闻其音,字字清晰为佳。最忌视为具文,心求速了,但具形式,难得实效。回向尤须恳切至诚,依文发心,句句从 心中发出,方符发愿本旨。日日如此,终生不变,具此坚贞不渝之志愿,则临终为此坚固之愿力所牵,必定往生净土。若时间许可,愿意增加,请改用拙辑念佛三要 第六之三、通行早晚课,或念佛法要卷四之通行早晚功课仪式,回向改用附录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,此为正式圆满之早晚功课也。

兼念观音

最 好课毕,加念大悲咒一至七遍,观音圣号百至千声,接念:‘普为四恩三有,法界众生,诚发大愿:愿消同分恶,免除诸灾劫,我等及众生,安居修净业。愿消三障 诸烦恼,愿增福慧与寿考,普愿灾病悉消除,往生圆成菩萨道。’盖以时乱势危,求免一切灾祸病苦,同增福慧寿康,安居念佛,往生成佛。如有所求,随意祈祷, 只要心诚,有求必应。

若 遇刀兵水火,台风地震,牢狱枷锁,强盗土匪,毒蛇猛兽,怨鬼恶病,种种灾祸;或临阵作战,核子空袭,或乘车船飞机,情势危急,种种险难;宜专念观音,以观 音悲愿甚切,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,乃代佛垂慈,救苦救难,感应甚速,一称圣号,即蒙寻声救护,化险为夷,转危为安。纵定业难转,丧身失命,亦可仗菩萨力, 往生西方,而出苦海也。

若 女人临产,须至诚恳切,出声朗念观音,决不会有苦痛难产,及产后血崩,儿子惊风等患。纵难产之极,人已将死,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,皆同出声念观音,家人 虽在别房,亦可为念,决不须一刻工夫,即安然而生,且令母子种大善根。但不可心中默念,以默念心力小,故感应亦小。又此时用力送子出,若默念,或致闭气受 病也。灵感甚多,请阅拙辑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今译浅解,及观音灵惑录续编,自会深信兼念或专念,必蒙显感显应,或显感冥应,对于人生之幸福,皆获如愿 以偿也。

简便念诵

今 之信佛者多,而早晚做功课者少,或以未能茹素,或因家无静室,或服务工厂学校,机关部队,或因家务纷繁,孩多吵闹,事烦心劳,念佛诵经,均感不便。既为环 境所限,或不惯素食,宜暂买现肉,戒切家中杀生,于念佛做功课时,先嗽口洗手可也。如无静室,当从闹中取静,可就吃饭或办事桌上,摊净布或净纸,展经其 上,佛像配小镜框,供经本前,无须焚香点烛,或敲鱼击磬,但恭对佛三揖,面佛端坐,诚敬念诵,课毕起身,再对佛三揖,即以净布或净纸,将经像数珠包起,或 用一盒装盛,放在净处。简便易行,虽在旅行中,亦可照式行之。若能背熟经文,尤为简便。此法如仍不能做到,可在室内或室外净处,面西恭念。端身坐立,恭对 佛像或西方,身业净也。口无杂言,断诸嬉笑,口业净也。意不散乱,屏息万缘,意业净也。事烦心劳者,可藉以休养身心,恢复疲劳也。但无论风雨寒暑,不可停 止,如早晚有特别事故,临时发生,应于事毕或次日补念,万不可借故间断。两回功课三餐饭,此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者,立定此志,日久功深,习惯成自然,其乐 无穷也。吾人自朝至暮,凡所经营者,无非为人忙碌,一息不来,皆用不著,惟平生早晚两回功课,才是真实为自身谋幸福,岂可不忙里偷闲,为自身永久之利益计 乎?

专勤常念

念 佛之法,不出专勤二字,专则不别为一事,勤则不虚弃一时。一饮一食,必先供养,早晚礼拜,出入问讯,必诚必敬。如身无事累,当从朝至暮,从暮至朝,举目动 口,无不是佛,一串数珠不离手,一声佛号不离口,念得分明,记得清楚,除早晚功课外,单念四字,勿杂六字,以四字易成片也。高声念,低声念,紧念缓念,朗 念默念,合掌念,跪膝念,面佛念,朝西念,打板念,敲鱼念,掐珠念,摄心念,围绕念,礼拜念,独自念,同众念,在家念,出外也念,迎宾念,送客也念,穿衣 念,吃饭也念,闲也念,忙也念,行也念,住也念、坐也念,卧也念,连梦中也念,越病越念,越苦越念,务使念不离佛,佛不离心,感应道交,现前见佛。既见乐 邦之佛,即见十方诸佛,既见十方诸佛,即见自性天真之佛,既见自性天真之佛,即得大用现前,然后推其悲愿,广化一切众生,普劝念佛,以报佛恩!及临命终, 阿弥陀佛,与观音、势至,诸圣贤众,亲垂接引,上品往生极荣世界,离苦得乐,超凡入圣,永出轮回矣。

若 以念佛为苦,不知懈怠尤苦,念佛虽勤劳暂时,安乐永劫,懈怠则偷闲一世,受苦多生。纵公冗私忙,无暇常念,早晚功课,或晨朝十念,决不可缺。无论士农工 商,党政军警,男女老少,贫富闲忙,皆可念佛,与一切谋生事业,及管理家务,不相妨碍,非惟无碍,且可融化职业与家事之烦闷,既不废业,又不费钱,终日虽 忙,岂无片刻之暇,何不挪一茶之顷,而为万劫不坏之资乎?请阅拙辑念佛三要,念佛法要,及佛说阿弥陀经今译浅解,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译浅解,即 会深信切愿,专勤常念,不以为苦,而以为乐,诚人生离苦得乐之指南也。

第四 戒恶行善

观 无量寿佛经云:‘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:一者、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、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、发菩提心,深信因 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,此三种业,乃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、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’彼国者、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也。发菩提心者,发念佛生 西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之无上道心也。此三福,确为往生净土之净业正因,不论出家僧尼,或在家居士,如能具修三福,以此功德,回向发愿,愿生彼国,必得上 品往生,圆成佛道之正果也。末法众生,业障深重,佛大慈悲,特于第十六观大开称之门,令五逆十恶,应堕恶道之愚人,临终具足十念,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 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即得下品下生极乐世界。如趁健康时,以念佛为正行,消除罪业,以戒恶行善为助行,而修福德,受持三归,为翻邪归正之本,受持五戒,为断 恶行善之源,修十善业,不犯威仪,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,三业既净,念佛易成,必增高往生之品位,早获成佛之正果也。吾人既已信佛念佛,应选一净戒比丘, 先受三归,次受五戒、十善。

归依三宝

三宝是佛法僧,为世出世间所最尊重,而最希有难得,故称三宝。归亦作皈,皈字从白从反,取其反染污而成净白之义。归者归投,依者依靠,如人堕海,忽有船来,即便趣向,是归投义,上船安坐,是依靠义,生死为海,三宝为船,众生归依,即登彼岸。

一、归依佛 佛为大觉世尊,永离苦恼,究竟常乐,导诸众生,出迷途而就觉道,即三界之教化主,本师释迦牟尼佛,为旷劫难遇之大圣人,故称佛宝。首当归依佛,以佛为师,从今日起,乃至尽未来际,不得归依天魔外道,异教宗主,或邪神邪鬼。

二、归依法 法为佛经,即修行之种种法门,三世诸佛,皆依之修行而成正觉,今欲翻邪归正,速出生死,舍佛法无由得出,亦千生罕遇,万劫难逢,故称法宝。次当归依法,以法为师,从今日起,乃至尽未来际,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典籍。

三、归依僧 僧即净戒比丘,为佛之弟子,乃传授佛法之人,以法不自弘,须假人弘,方使从闻思修,证果成佛。况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了,难了之法,既藉僧傅,以化度众生,绍隆佛种,故称僧宝。三当归依僧,以僧为师,从今日起,乃至尽未来际,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徒众。

今既归依三宝,则心有所归,身有所依,从是以后,以三宝为师,三界迷途,生死苦海,从此可出,发菩提心,普劝归依,均佛果可期也。

受持五戒

五 戒、即戒杀盗淫妄酒,既归依三宝,当受持五戒。佛说:‘五戒不持,人天路绝。’更无由生西成佛,脱生死黏,去烦恼缚,离三界苦,得究竟乐也。因戒为道德之 本,生善灭恶之基,超凡入圣之工具,才登戒品,成佛可期,以从戒生定,从定发慧,由戒定慧而成正觉,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。此五戒名曰五学处,为在家男女 所应学故。又名学本,诸所应学,一切律仪妙行善法,皆以此为本故。又名五大施,谓以摄取无量众生,成就无量功德故。此五戒即儒之五常:不杀生仁也,不偷盗 义也,不邪淫礼也,不饮酒智也,不妄语信也。应先学后受,受持一戒为一分,二戒为少分,三戒为半分,四戒为多分,五戒为满分,自可量力受持。应随所受,称 为一分或满分优婆塞或优婆夷。优婆塞此云近事男,优婆夷此云近事女,谓既受五戒,堪可亲近奉事三宝故。宁可少受多持,不可多受少持,不受则已,受则必持, 持则必当极其精细,方得名为一分或满分也。

一、戒杀,即不杀生 好 生恶死,物我同然,我既爱生,物岂愿死,由是思之,生可杀乎?一切众生,轮回六道,随所造善恶二业,升降超沈,我与彼等,于多劫中,互为父母子女,当思拯 救,何忍杀乎?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于未来世,皆当成佛,我若堕落,尚望拔济,何敢杀乎?既造杀业,必堕恶道,酬偿宿债,辗转互杀互食,无有了期,由是思 之,更不敢杀。杀生之由,起于食肉,若知上述因缘,自不敢食肉矣。愚人谓肉为美,不知肉本精血所成,内盛屎尿,外杂粪秽,腥躁臭秽,美从何来?常作不净 观,食当发呕矣。生谓人及禽兽,虫蚁鱼虾,蚊虱蚤虱,凡有生命者皆是,不分大小,皆不得故杀。若见他杀,有力应救,设不能救,应起慈心,念佛超度,祝令解 怨释结,永断恶缘。若杀人,犯重罪,若杀生身父母,犯逆罪,均生受死刑,死堕阿鼻地狱,永无出期。故佛制弟子,若欲行仁,首持杀戒,或自杀,或教他杀,或 见杀随喜,皆应严戒。杀戒若持,轮回自息,举世若能持此杀戒,则劫运潜消,天下太平矣。佛经广说戒杀放生之功德利益,经深难读,当观安士全书之万善先资, 知杀生恶报,戒杀福报,自会严持杀戒,以挽杀劫,而培福果也。

二、戒盗,即不偷盗 见 得思义,不与不取,稍知廉耻者,便能不犯。然细论之,非大圣贤,皆所难免。凡以公济私,克人益己,以势取财,用计谋物,或夺取,或窃取,或强占,或诈取, 乃至抵债不还,偷税冒渡等,皆为偷盗。至于十方僧物,现前僧物,乃至佛法僧物,混乱互用,虽一针一草之微,或自用,或与人,皆盗中之至重。若父母师长之 物,不与而取,亦犯重罪,况其他耶?如均能深信因果,严持盗戒,丝毫不犯,则举世皆义让之人,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,盗匪自息,何须监守牢狱耶?

三、戒淫,即不邪淫 出 家全断淫欲,在家惟戒邪淫。男女居室,生男育女,上关风化,下关祭祀,夫妇行淫,故非所禁。但当相敬如宾,为承祭祀,不可以为快乐,徇欲忘身。虽是正式夫 妻,贪乐亦犯,但罪轻微。若非夫妻苟合,即名邪淫,干犯世间一切男女,皆为破戒,其罪极重,是以人身行畜生事,报尽命终,先堕地狱饿鬼,后堕畜生道中,万 劫莫出。一切众生,从淫欲生,所以此戒难持易犯,纵是贤达,或时失足,何况愚人。若立志修持,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,如见毒蛇,如遇怨贼,恐怖畏惧,欲心 自息。对治方法,广载佛经,俗人无缘观览,当看安士全书之欲海回狂,知淫为万恶之首,自会清心寡欲,严戒邪淫。若已犯邪淫,由因知果,心生怖畏,请即心常 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以自心念力,对治淫心,仗菩萨威神,消除淫业,即得速离贪爱淫欲之毒,死即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永脱轮回,方免久堕地狱畜生之果 报,望共注意深信常念为要!举世若能持此淫戒,不祈礼而礼立,威仪自守,不肃而严,则刑法之妨害风化,妨害婚姻、妨害家庭、及因此而伤害杀人等案件永绝 矣。

四、戒妄,即不妄语 常 说实话真话,言而有信,不虚妄也。若意存欺骗,常说假话,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闻觉知等,亦复如是。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,以有为无,以无为有,凡心口不相 应,虚妄不实等,皆妄语也。若为希求名誉利养,未得圣果谓得,未证佛境谓证,欺罔圣贤,诳惑世人,名大妄语,其罪极重,命终之后,直堕阿鼻地狱,永无出 期。若为救他急难,方便权巧,慈悲利济者不犯。若举世能持此戒,则信用具足,不邀名而名自至,不求利而福自归,刑法诈欺背信等条,可以删矣。

五、戒酒,即不饮酒 酒 虽非荤,而能迷乱人心,坏智慧种,饮之令人颠倒昏狂,妄作非为,故佛制而断之,凡修行者,皆不许饮。并及葱、蒜、韭、蒜、兴渠等五种荤菜,气味臭秽,妨于 净法,熟食发淫,生吃增恚,凡修行人,皆不许食。梵网经云:‘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,五百世无手,何况自饮,及教人饮。’昔有在家五戒弟子,因破酒戒, 而杀盗淫妄齐破。以酒能乱性招殃,为犯罪因缘,故痛戒唇沾鼻嗅,亦不得造酒卖酒,或以酒饮人送人,皆为犯戒。若有重病,非酒不能引药,白师友等方服。举世 若能持此戒,则乘醉惹祸,酗酒滋事者,自无其人矣。

以 上杀、盗、淫、妄、四戒,为四大恶业,不论出家在家,受戒不受戒,犯之皆有罪过,以体性是恶,刑法亦禁故也。但未受戒者,一层罪过,受戒之人,两层罪过, 于作恶犯罪之上,又加一犯戒罪故。若持而不犯,即为四善,功德无量,既念佛以消旧业,更持戒而不造新殃,免为往生障缘也。惟第五酒戒,未受戒者,饮之食 之,皆无罪过,受戒饮食,一层罪过,即犯佛戒罪,佛已禁制,汝又犯戒,故有罪也。

行持十善

一、不杀生 二、不偷盗 三、不邪淫 四、不妄言 五、不绮语

六、不两舌 七、不恶口 八、不悭贪 九、不嗔恚 十、不邪见

此 十善、又名十戒,即在家菩萨戒之十重戒也。前三戒为身业,中四戒为口业,后三戒为意业,人之一切善恶思想言行,皆名为业,善者为善业,恶者为恶业。此十 戒、能持而不犯,即为十善,若犯而不持,即为十恶。十恶分上中下三品,上品十恶,死堕地狱,中品饿鬼,下品畜生,此三恶道,惟苦无乐,若能念佛忏悔,求生 净土,必于念念之中,除罪多劫,亦可下品往生。十善分上中下三品,上品十善,死即升天,中品为人,下品阿修罗,此三善道,亦苦多乐少,若念佛回向净土,即 转人天福报之有漏善业,为往生净土之无漏净业,必获上中品往生。盖善因得善果,恶因得恶果,以持戒念佛之因,必得往生成佛之果,决定无疑,丝毫不爽也。前 四戒、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言,已于五戒中说明,玆不赘述。

五、绮语,即说无益浮言,华妙绮丽,或作艳曲情词,伤风败俗,或谈说淫欲,导人邪念,荡人心志等皆是。

六、两舌,即向此说彼,向彼说此,挑拨两方是非,离间亲友感情,乃至前誉后毁,面是背非等皆是也。

七、恶口,即言语粗恶,如刀如剑,发人隐恶,不避忌讳,证入人罪,发宣人短等皆是也。若秽语伤人,骂人父母,为大恶口,来生当受地狱畜生之果报。藏经所言果报,多因口业者,以口易发也。应常念佛,以洗涤口业之秽恶,则恶业消而口业净,身后必生净土,而免恶报也。

八、悭贪,即自己之财,不肯施人,而悭吝不舍;他人之财,但欲归己,而贪得无厌。及贪爱五欲之财色名食睡,毒害身命与慧命等皆是也。

九、嗔恚,即怀之于心为嗔恨,形之于色为恚怒,如境不适意,忧愁愤怒,及逞势逞气,欺侮人物等皆是也。

十、邪见,即不信行善得福,作恶得罪,拨无因果,无有后世,轻侮圣言,毁佛经教,违反正理等皆是也。

此 十重戒,即十大恶业,佛大慈悲,各加一不字,令皆持而不犯,即为十大善业。身不杀、盗、邪淫,常持斋戒,不犯威仪,即身业清净。口不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 口,常少说话,多念佛,即口业清净。意不贪、嗔、邪见,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,即意业清净。三业清净,即易与佛感应道交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 是心念佛,是心是佛,必获上品上生,速成无上佛果也。传此归戒,化及宇内,则天下皆善人,便能消祸乱于未萌,致刑罚于无用,国治而天下平矣。是受持归戒, 不但钦遵佛制,报感乐果,抑且冥助国法,益补邦家,诚人生改恶行善之指南也。

第五 恪守行仪

莲 池大师于律藏中,集诸要义,著沙弥律仪要略,上篇戒律门,下篇威仪门,以便学者简而易持。善因大师择威仪门中日用所必需者,重述二十四章,名学佛行仪,凡 比丘、沙弥,及男女居士,皆可习而行之。玆再就念佛之男女居士,所必须诚敬遵守者,删繁节要,及当修三福,在此前后各篇所未收摄,而必须遵行者,间予辑 补,改为恪守行仪,期更完备易行,不犯威仪,斯亦念佛助行,即人生言行与礼仪之指南也。

敬佛

凡 见佛像,无论泥塑木雕纸画,皆应整衣礼拜,最少亦须问讯或合掌。凡入佛殿经堂或塔内,不得著亵衣木屐拖鞋,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品外,不得携带其他器物,或以 笠杖等倚殿壁。见佛像必须礼拜,不得占殿中央,是住持位。不得擅自鸣磬。拜后始可抬头瞻仰。凡在殿堂或塔内经行,必须右绕,不得左旋,绕佛亦然。三匝或七 匝,皆须平视直行念佛,不得谈世谛语言。即言佛法,亦勿高声。若咳嗽,须以袖掩口,不得涕唾。若见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,急宜两手捧持,安于净处。 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,倘屋宇狭小,须用布幔或橱柜隔开,划一小部份为佛堂。不得置溺器于卧室内,盖像在如佛在,必须诚敬。若得新食,必先供佛。凡供佛花 果水饭等,不得先嗅。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。凡见有缘之人,普劝念佛。若见对佛经像有不敬者,宜以正义劝之。

敬法

凡 读佛经律,须整衣焚香正坐,如见佛然,不得倚靠。必先静坐少时,方合掌舒经。桌上除经与香炉灯光外,不得置诸茶果杂物,即笔砚亦须置另处。经上有尘,须用 净纸扫之,不得口吹。读至中间,若生杂念或客来,应关合,用黄纸条夹入经内,不得屈折经角。有经在案,不得谈世谛语言,不得嬉笑、高声涕唾。念去或客去再 舒。读毕或休息,必关合端正。若稍有心印,俟读毕以纸记之,不得记于经上。凡书写经律,须端楷正字,不得随意草书、及前后参差脱讹。凡诸经籍,应如法供 奉。若损坏,宜速修补。不得以帽扇等物置经卷上,不得以外书放内典上,不得以秽亵不净器物放经案上。凡持经像,当两手捧之平胸,不得污手或只手携行,不得 向人作礼,或只手揖人,但两手捧经像齐眉一举足矣。凡听法须整衣捧经,平视直进,坐必端严,不得笑语或大咳嗽。须谛闻审视,如实修习,不得专记名言,以资 谈柄,不得未会称会,入耳出口。若有疑问,须于讲毕后,至法台边,向上问讯,方申疑问,问答毕,问讯而下。凡见人看经,不得近彼案前经行。如有看经仰卧倚 靠,或卷之若筒者,须极力劝之,免遭恶报。凡借阅经书,须加爱重,勿令损坏。若借而不还,即犯根本重戒,不可不慎。凡敬法不仅敬经,即衣钵锡杖等亦同。

敬僧

凡 见诸长老法师大德时,当如见佛,须端身正立,不得左右顾视或嬉笑。除急务,不得走行。除诵经、疾病、理发及作羁身事务时,不得坐而不起。背后不得说诸长老 法师大德过失。不得单称名字,当称某某长老、某老和尚、某老法师、某某大师。若面晤时,更不得提出名字,但可单称长老或法师和尚二字。自则通称学人或弟 子。凡往来书信亦然,不得称晚及余愚等。尊长老法师,当称座下杖下,不得称方丈。若对比丘尼,当称大士、莲下莲前等。凡见寻常缁侣,须起立,如见菩萨,纵 非好僧尼,亦应恭敬,当呼某师,不得直呼名字。若问尊号,当云菩萨或大士上下,不得云法名。盖问法名者,系上座问后学也。而自己则称后学,不得称不慧不才 不佞等。不得盗听大比丘说戒,亦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。凡入僧室,须先于门上弹指三下,内应则入,不应则去。入内先向佛前问讯,次向大德看经桌前对桌问讯, 盖即向大德问讯也。凡拜诸大德,惟于坐时立时可拜,西土只一礼,无三拜法。若在坐禅经行饭食剃浴息眠等时,不得拜。若闭户,不得户外拜。若止之,宜顺勿 拜。凡问佛法,当整衣礼拜,最少亦须问讯,合掌正立,若命坐则坐。须澄心谛听,思惟深入。大德之语未了,不得急语急问。若问家常事,不须礼拜。凡途遇诸大 德,宜先侧立,俟大德过后再行,不得彼此互进。凡同行,当让大德前行,并代携物。凡坐位坐席,当让大德上坐,除大法会,不得与同座坐。

孝亲

凡 父母在堂,如佛在世,当服劳奉养以安之,立身行道以显之,及伯叔尊长,均应孝顺,无违无逆。委曲婉转,劝其信佛,断荤吃素,持戒念佛,以求生享福寿康宁, 死即往生极乐,永离生死苦海,以报亲恩!如决不肯依从,亦勿强逼,以失孝道,但于佛前,代其忏悔罪过。俟有机缘,如病苦灾难哀恸等,随时以念佛可消灾延寿 奉告,并托善友婉劝,令种善根。若父母需荤酒,宜哀跪禀告:‘儿持佛戒,荤伤生物,酒昏心性,不得自食饮,不得与人食饮,惟愿我亲全儿戒行,并全我亲功 德,全众生性命云云。’如此哀求,定邀俯允!如父母不惯素食,暂买市中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疑为己杀之三净肉,以承亲欢!庆寿病丧,悉依各章行之。

事师

凡 奉事师长,当如事佛,常以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汤药、四事供养,依教奉行。若有过失,师教诫之,不得还逆语。若有犯戒等事,不得覆藏,速诣师前,哀乞忏悔, 师许、则尽情发露,精诚悔改,还得清净。凡师有所使令,宜及时作办,不得违慢。人问师名,当云上某下某,问师号,即云某甲,师礼佛,不得与师并礼,当随后 礼。师拜人,不得与师同拜。在师前,不得与同类相礼,不得受人礼。余详敬僧章。

礼拜

凡 晨起须盥漱清净,方行礼诵。凡礼拜必须从容,身要至诚拜佛,口要至诚念佛,意要至诚想佛,三业投诚,一心恳祷,统身伏地,如大山崩,或五体投地,一心恭 敬,不得急落急起。拜时先以两手合掌当胸,不得十指参差中虚,或高低失所。两足站于蒲团前为八字式,约距离前八寸,后二寸。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中心,两膝 跪于蒲团,以左掌按于蒲团前左边,移右掌按于蒲团前右边,两掌相距六寸。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,两手侧转如抱佛脚状,故曰头面礼足。稍停片刻,两手仍 按原处,头离蒲团,移右掌于蒲团中心,以左掌置于胸前,如合掌状,以右掌用力挡起,合于左掌当胸,两足同时伸直,仍站原地不动,此为一拜。至少三拜,多则 三数递加,如六拜、九拜、十二拜等。拜毕后,尚有一礼,如世俗之作揖,名曰问讯。拜毕时,尚合掌当胸,即以所合之两掌向下,过膝约一寸,身随曲腰至半,不 得过与不及,以右掌置于左掌内,叠成一拳,从下向上,举与眉齐,身随直立,即以两手所叠之拳放直当胸,手心向上,右手仍叠置左手之上,两大指相接,此即弥 陀手印也。凡拜佛、拜塔、拜经、拜大比丘,皆须如此。若与众同拜,须齐起齐落,不得先后。如此恭敬礼拜,决定业消障除,罪灭福臻。如多礼拜,或多绕佛,既 可多消业障,而又运动全身,必身健道隆,生享寿康,死往极乐。

念诵

凡 诵经咒,须一字一字连接,一版同音,不得每句间歇,或高低失中。皆须梵音,不得怪音异韵。不得东西顾视。其中法则,须先向大德前学习,若唱梵呗,更须精 习,以免临时失仪,致同诵者动念也。凡念佛,须摄心切念,摄耳谛听,字字句句,皆须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听得清清楚楚, 如是摄心,妄念自息。凡念佛音声,须和柔哀雅,不得高声伤气,逼气动火,默努伤血,轻松养识,沉静堕昏。尤须六字或四字分明,不得油腔滑调。凡鸣法器,不 得乱鸣,或轻重失音。凡掐数珠,须念得分明,记得分明,或于阿字上过珠,或于陀字上过珠,不得错乱。每至母珠却回,不得越过母珠。凡绕佛经行,须安详徐 步,不得远隔近挤,左右偏曲。须由东而南,自西至北顺绕,不得逆绕。不得沿路涕唾,须先以巾安袖内,以便拭涕藏痰。念诵毕,须次第鱼贯而出,不得先后。

八 静坐

凡 静坐念佛,须先松去衣带,肃清衣服,以软物为坐垫,须前低后高。先以左足安右腿上,后以右足安左腿上,名跏趺坐。或以右足安左腿下,名半趺坐。次以右掌安 左掌上,仰掌向上,以两拇指面相接。腰须直竖,脊骨如壁,头少俯,令颈与领触为度。口合齿勿相近,舌向上颚,眼皮垂帘,观心下视。正身端坐,不得偏斜移 动,靠背鼾鼻。坐定后,或随息默念,或摄心默念,随宜自择,专注不移。初坐二十或三十分钟,随后渐增。下坐时,须先闭目,以掌摩热,擦面门数下。次将身体 略略移动,然后将足放下,起立,将衣肃清。又平坐少刻,方起行走。若与众同坐,非鸣磬不得先开目。坐中咳嗽呵欠,皆须以袖掩口。

居家

凡 归依三宝后,方可称为居士,即居家学佛之士也,虽不能尽行佛事,亦当戒恶,不造新殃。若教妻子,或劝丈夫,初宜常谈因果,次以佛法广大,及净土乐境,念佛 利益等示之。若稍起信,则教以持戒念佛。儿女最易教化,宜以浅近佛书交阅,并常解说,令深入八识田中。当于净处或楼上设一佛堂,庄严清洁,以便早晚拜诵, 令眷属戚友及邻人见之,亦发善信。凡雇工人,宜先说明念佛、戒杀戒酒、及不得淫词歌唱等。而自身须常威仪皎洁端正,不失言怒骂,不琴棋博奕,不吃烟酒。遇 眷属不法,须教诫有时,亦不得时常怒骂。凡寿诞喜庆,均须节约,嫁女不得厚佥,娶媳亦勿浪费,须以素席招待亲友,请人或自己演说浅近佛法及因果等事,普劝 念佛。以所节钱财,布施贫乏,印送佛书。若家富贵,自当俭用,以余钱作慈善公益,宣扬佛法,庄严佛寺。或以财产付之善友,共建居士林、念佛堂、精舍、佛学 院,及作永远赈荒教灾,恤孤养老,修桥补路等事。不必以财产授之子孙,致怠惰废业,败家亡身。但布施须量其受者不造恶业为要。家中不得蓄刀枪炮钓网等一切 害物伤慈之器具。凡与亲友彼此送礼,当先说明,改荤腥为布帛或其他适用之物。

待客

凡 接待宾客,除问答来意,当语以善恶因果、及念佛功德等,免谈政战讼事,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。不得自赞毁他,或两舌起人是非,不得陪客博奕歌唱等事。常于堂 中贴一告白:‘吾家学佛,不谈世事,不用荤酒,不敢歌唱,不伤生物,不问卜筮相命,不奉外道邪教,恐慢宾客,特此预告。’堂中屏联,及各处张贴,须用经中 觉世语句。待客须用素菜,不得杀鸡宰鱼。如父母兄弟倘未深信佛法,万不得已,买三净肉陪之。待工匠亦然,多与工资可也。若客有所需,或请觅事求情等,当乘 机告曰:‘君能念佛戒杀否?’能则与为,不能则否。施贫乏亦然。客去时,则赠以经书念佛珠等。若长老法师大德来家,当礼拜迎接,并命子女眷属等一一礼迎, 供养所需,礼请说法;去时亦当礼拜送之。

十一 读书

凡 读书宜分别邪正偏圆,虽佛经亦须辨其真伪。以念佛为主,读经为助,常读净土五经一论,及十要等古德著述。如行有余力,再读法华、楞严、华严、涅槃、金刚、 圆觉等大乘经典。凡世俗之命相卜筮,兵法仙道,天文地理,图谶鬼怪,外道邪教等书,及西游封神等各类小说,皆不得阅。若佛经早已洞彻,发心广度众生,欲逗 众生机缘,方可涉猎中西宗教、子史哲学等书,以明内外教义深浅,然判断是非曲直,须以佛经为标准。青年须知国民普通学识,或完成大学教育者,不在此例。

十二 为官

凡 为官当护法护国,广行法化,仁慈利民。早晚偷闲念佛,不得非法制限,破灭佛法戒律。凡办案时,须讯明事实后,示以佛法因果,劝作安善良民。若罪重应处死刑 者,稍有可援之处,即改处徒刑。如求共生而不可得,虽处死刑,亦不伤慈,盖除一恶,可全百善,以警一切。但于临刑之先,为说因果净土等事,劝令忏悔念佛, 求生净土。并常临监狱,或请当地法师、居士,讲演佛法,普劝念佛,化莠为良。凡署中人员,当于每星期晚间,或周会,或各种会议,利用时机,开示佛法因缘。 军官对于士兵,亦须如此,俾明因果,免扰国民。凡出巡或出外办案,见有可教者,即教以念佛。对于绅商人民,除示以国家社会公务,悉谈佛法,并赠佛书,无不 奉行。在任时,宜劝地方多办慈善公益。薪俸除应用外,当印送佛书。卸任时,宜预撰净土文,散布地方,以代辞行。

十三 经商

凡 经商自由,正好念佛。宜依佛法行事,不卖假货,不二斗秤,不欺老少,不偷捐税。不营屠酒戏妓及鸡鱼等生物业,或熟食店。不贩卖男女奴仆及刀枪钓网等伤生之 具。若现营此业者,须速改业,并常念佛忏悔,发大愿云:‘愿我见佛得道后,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及所用之肉众生,或一切与己交涉众生,皆生净土。’凡诸货 物,当明标价目,不二价,不折扣,客如不买,任其去,不生忿恨。货坏廉售,须明标示,不得遮蔽。不放账,不负债,心地自然清净。不虚伪,不欺骗,性天亦极 光明。若得财物,应作四份:一份供养父母己身,妻子眷属,二份应作如法贩转,留余一份,作布施慈善之用。果能如此,虽经商亦不为贪,而功德无量!

十四 务农

凡 务农不劳心思,正好念佛。惟当细心锄挖,免伤虫蚁,偶有误伤,当即念佛,助其往生。早晚佛前忏悔,发大愿云:‘愿我见佛得道后,先度耕种以来,一切所杀微 细众生,次度一切怨亲,皆生净土。’念久纯熟,定生极乐。若逢水旱台风,宜专念观音圣号,求免天灾,普救众苦。凡催耕牛,不得打骂,应教云:‘发菩提 心。’家有子侄,应常教诫:不得网鱼捞虾,打鸟游猎,养蚕养猫,及放火焚烧山林,杀害物命。

十五 司工

凡 司工无多深虑,正好专心念佛,工厂聚众工作,更好同声念佛,惟身手皆应勤作,心地恒应光明。盖持名念佛,于劳动中,正好用功。如缝纫纺织等,身手已成习 惯,虽不注意于事,亦不失手伤物。纵配药裁割等须用意者,亦不妨念佛,使念念不绝,念自纯熟,定生极乐世界。若转以化人,使更相劝化,现世必获福报,身后 必中上品生。

十六 作务

凡 作家务,正好念佛。但不得迟早失时,污秽不洁。凡物当珍惜,如米面蔬菜等,不得狼籍或随意弃掷。凡洗菜当三易水。汲水须先净手。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,有则 以密罗滤过方用。凡烧灶不得燃腐薪。作食不得带指甲垢。弃恶水不得高手当道扬泼,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。凡扫地不得迎风,或聚灰土置门扇后。凡洗内衣,如 有蚤虱,当先拾去。夏月用水盆已,须覆令干,仰即虫生。热汤不得泼地上,免伤虫蚁。

十七 受食

凡 受食须先合掌默念云:‘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。’食时须端身正坐,不得伏桌上,不得大笑及言语。若有客在座,但应诺而已,食后 再说明。不得太缓太速,及碗筷作声,饮食作响。不得皱眉厌恶食,或见美味生贪心,恣口腹。不得食五辛,不得遗落饭食。若饭中有谷,去皮食之,或聚一处,出 时持施禽鸟。如有虫蚁,宜密藏弃之,勿使此座见生疑心。须自添食,不得令人接碗,作客亦然。如挑牙须以袖掩口。碗筷须排列整齐。除有急务,不得食毕先起。

十八 睡眠

凡 睡眠不得仰卧、覆卧、及左胁卧,当以右掌枕头,左掌搭膝,右胁而卧,名吉祥卧。常宜独卧,不得与人同榻。设无异榻,不得共被。虽夫妇亦不应常同榻。睡时须 穿睡衣,不得多用思想、或高声笑语,当一心默念四字佛号,纵令昏昧,系念而寝,觉即续之。但不可提神过甚,只要心念心听,即易入睡,不致久念失眠也。若失 眠,须先静坐念佛一小时,坐疲方睡。天未晓,宜早起,静坐念佛一小时,方下榻出舍。

十九 出外

凡 因事外出,须端身直行,一心念佛,不得无事外游。凡入市购物,勿争价值,不合值,不买可也。若已购就,虽贵亦不应退。已许甲物,虽复更贱,勿舍彼取此,令 彼有恨。若见禽兽鱼鳖等生物,须买放生,如力不能救,当为念佛数声,发善愿云:‘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,我得道后,度尽汝等。’凡至人家,除问答要事,不得 繁言多笑,当专心念佛。若问佛法,须方便开导念佛戒杀等,否则勿多示,但微微引之。

凡 入寺庙,先进客堂,须云顶礼知客师或当家师,见即礼拜,然后问答。过门不得行中央,须缘左右边行,缘左先左足,缘右先右足。不得无故登殿塔游行,若参观各 处,须有人陪同,不得随意乱行,东观西看。凡入尼寺,不得一人单入,见尼师但彼此合掌,不得与尼师屏处共坐。女入僧寺亦然,但见大比丘须礼拜。凡佛子远 行,无非求善知识抉择生死,不得游山玩水。须偕善友,不得与不良之辈同行,近地亦然。若闻有危险之处,不得冒险游行。若乘计程车或人力车,须多与工资,劝 其念佛。

二十 寂居

凡 住居士林、念佛堂、或精舍等处,须内外整洁,不得杂物狼籍。早晚钟鼓分明,不得非时乱鸣。佛堂须常抹扫,除法器香灯,不得安置杂物。佛龛佛灯,皆须帐以玻 璃,免受尘伤蛾。并常抹洁,令佛像金身,常如新塑。早晚功课,六时念佛,不得间歇,佛前香灯须鲜明,不得间断。凡佛菩萨圣诞,当聚众念佛,及演说佛法,赠 送佛书。凡佛子皆应淡泊,不得置雕彩大床,室内除一榻一桌一椅外,不得广置多物。除警语座铭,不得多挂字画,凡有诸庄严具,应供于佛堂,亦不得过于华丽。 生活宜严肃,不得赤身赤脚,放逸自便。不得修习外道工夫或拳术。除画佛像,不得学习图画。不得与文人酬答诗文。不得吃烟酒荤腥,或食种五辛。除极寒地,不 得制兽皮及丝类衣服。不得办精美玩器。不得与邻居贫乏,生诸嫌怨口舌,若逢饥寒及哀丧等事,当随力周济。不得逢人募化,除助念不得应赴佛事。不得畜养鸡鸭 猪猫等动物,不得藏刀铳钓网等害物伤慈之具。除养病者常教念佛外,不得停留闲杂人等。不得琴棋歌唱,或谈论国事,及一切世谛等事,无事须常念佛。

二十一 入众

凡 与大众同住同行,不得争坐位,或于座上遥呼笑语,凡闻呼、即念佛应之,不得云有云是。众中有失仪者,当隐恶扬善。凡睡不得在人前,起不得在人后。洗面不得 多用水,刷牙吐水须低头,不得喷水溅人。涕唾当于痰盂或僻处,不得高声涕唾于殿塔及净地净水中。吃茶汤时,或手中有物,不得只手作合掌式揖人。衣服须整 洁,不得拖鞋有声。不得著亵衣礼人,亦不得亵衣受礼。凡围炉不得弹垢腻入火中,或烘烙鞋袜。凡熄灯须问他人用否?不用方关闭。如系油灯须拨熄,不得口吹。 凡入浴先以汤洗面,从上至下,徐徐洗之,不得以汤水溅人。不得浴室小便,或共人语笑,受人擦背。不得恣意久洗,妨碍后人。凡入厕须先脱外衣,不得著海青或 缦衣入厕。便毕当洗手,未洗手不得持物,逢人不得作礼,宜侧身避之。不得沿路行系衣带。

二十二 看病

凡 见父母、师僧、及眷属等一切病人,须常慈心供养、医治看护,如佛无异。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第一,当以善言安慰!告以人死归处、及净土乐境等,劝多念佛。或 请善友善巧开导,令生正信,愿求往生。命若未尽,定蒙佛祐,自易安康。若有所需,除不宜者,应竭力办与。若路遇病人,除自有病或无力,或彼有力,有人看 护,应往照顾。如无暇、应作方便,或付嘱已,然后可去。

二十三 务丧

凡 遇父母或眷属病重将终,当扫室焚香,供接引佛像于病人前,全家轮班念佛,以助净念。或请善友开导助念,劝病人放下一切,眼观佛像,耳听佛声,力能随念,声 默均可,不能随念,但摄耳谛听,心无二念,即与佛相应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如家属人少,或请助念不便,用念佛录音带助念,既持久,又省力,与缁素助念无 别。若气将绝,家人不得哀哭怆惶,宜加功念佛。俟气绝八小时后,方可抹装殡殓。寿衣宜用棉麻等布,不得用绸绢毛料。不必烧公据纸钱。客来即请念佛,并面辞 牲祭。若近地有净戒比丘,当请来家中或寺庙念佛数日,家族亦应随念,女众宜在别室或布帐之内。否则于堂中供一佛像或三圣像,与眷属自礼自念,尤为恳切至 诚,不必依习俗决请僧道也。张贴讣闻,除照常式外,须于空白处加:‘寒家务丧,全遵佛制,不杀生命,不用荤腥,不化纸钱,如蒙吊唁,念佛焚香,不敢他 烦。’若开堂设奠,用儒礼亦可,俱宜用素,不得杀生。凡宾客夫马,宜多给辛力,以代酒资。开堂日须布一讲堂,请能说佛法者,讲演若干时,客皆坐听,眷属席 地听。若无能讲者,居士自讲亦可,如死者系长辈,不得自立台上,须正立台下中央,向上言说。念佛及祭奠,须用法器,或以笙笛和哀乐,不得锣鼓喧闹。门前悬 一长旛,旛头上,用布或纸,扎一接引佛像,发引时执之前行。宾客送葬者,悉于胸前佩一莲华,青黄赤白皆可。棺上悉安莲华,中立接引佛像,途中悉称佛号,须 长韵高声,不得前后参差。途遇吊祭者,亦请念佛。送至山上,同念阿弥陀经一卷,念佛一小时方散。居丧三年,须常念佛,如或不能,或一周岁,或七七日亦可。

二十四 饬终

凡 临终欲生净土,不得怕死,当念此身多苦,不净恶业,种种交缠,若得舍此秽身,超生净土,受无量乐,脱生死苦,乃称意事,如脱敝衣,得换珍服,当放下身心, 莫生恋著。才有丝毫恋世间心,便成挂碍,不得解脱。若得明晓净土之人,频来策励,极为大幸。凡医药初不相妨,但药只医病,不能医命,若杀物命,为药求安, 或祭神祈福,但增罪业,反损寿算,切宜戒之!凡遇病时,便念无常,一心待死。叮嘱家人,及看病问候人,凡来我前,为我念佛,不得说眼前闲杂话,家中短长 事,亦不须软语安慰,祝愿安乐,此皆虚华无益。若病重将终,亲属不得垂泪哭泣,及发嗟叹懊恼声,惑乱心神,失其正念。但同声念佛,助其往生。须待气尽八小 时后,方可搬动哭泣,沐浴大殓。七日至二十一日后,始能土葬或火葬。此法念彿及未念佛人用之,皆得往生。死生事大,须自己著力始得,一念差错,历劫受苦, 谁能相代,思之思之!

第六 普劝念佛

人 命无常,生必有死,七十古稀,百年能几,如石火电光,水抱草霜,暂有即空,有何留恋?何不舍此短暂生死之肉身,永留常乐我净之法身耶?大智度论云:‘众生 有二种身,一是生死肉身,二是法性生身。’惠能大师云:‘法身者汝之性也。’此法身即吾人之本性,无始无终,永久常存,俗所谓灵魂者是也。普愿发菩提心, 劝进行者,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错过今生,沉沦永劫,望皆为法身念佛行善,广修净业,勿为肉身提高享受,广 积资财,资财者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惟此净业,不相舍离,于一切时,引导其前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,使此法身常住,福寿无量,直至成佛,永不退转也。

圆成佛果

上 述五篇,皆净业正因,如第一、前言,第二、抉择信仰,惟信佛念佛,方能离苦得乐,切勿轻信外道邪教而自误也。第三、信愿念佛,为人生了脱生死轮回,圆成佛 果之捷径。若能专勤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,命终决定蒙佛接引,上品上生极乐世界,以境胜缘强,皆得不退,一生成佛,如操左券,出 世法无过于此也。第四、戒恶行善,为念佛之助行,亦成佛之正因也。令先受三归,使身心有所归依,精神自然愉快,当能力行念佛,奋发精进也。次受五戒十善, 为做人之基本条件,与第五、恪守行仪,为人生言行礼仪之准则,若皆持而不犯,则意之所念,口之所言,身之所行,无适而非善,善则为君子,为大贤,为家之孝 子,国之良民,人敬神祐,福增寿永,世间法无过于此也。且均为出世法之阶梯,回向净土,转善业为净业,必得生西成佛之正果也。

促进和平

普 劝念佛,不仅为人生解脱生死轮回之苦,皆得圆成佛果之乐,亦为促进民安国泰,世界和平之指南也。盖以世界大乱,灾祸频仍,二次大战,疮痍未复,三次大战, 又迫在眉睫,皆由人无正信,恣行杀盗淫妄、贪嗔邪见等共同恶业,所感召之恶报。若能弘扬佛怯,普劝持戒念佛,使皆改邪归正,断诸恶而行众善,则人皆守望相 友,出入相助,疾病相扶持,百姓亲睦,万邦协和,化干戈为玉帛,化此三界苦海,皆为极乐世界,又何待和平之呼号,宪章之纠律,核子之竞赛,日纷扰而未有以 已也耶?

人生指南终

附录 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

(节录印光祖师普劝发心印诵经像文)

一、从前所作种种罪过,轻者立即消灭,重者亦得转轻。

二、常得吉神拥护,一切瘟疫水火、寇盗刀兵、牢狱之灾,悉皆不受。

三、夙生怨对,咸蒙法益,而得解脱,永免寻仇报复之苦。

四、夜叉恶鬼,不能侵犯,毒蛇饿虎,不能为害。

五、心得安慰,日无险事,夜无恶梦,颜色光泽,气力充盛,所作吉利。

六、至心奉法,虽无希求,自然衣食丰足,家庭和睦,福寿绵长。

七、所言所行,人天欢喜,任到何方,常为多众,倾诚爱戴,恭敬礼拜。

八、愚者转智,病者转健,困者转亨,为妇女者,报谢之日,捷转男身。

九、永离恶道,受生善道,相貌端正,天资超越,福禄殊胜。

十、能为一切众生,种植善根,作大福田,获无量胜果,速得成佛。

凡遇祝寿贺喜、免灾祈求、忏悔荐拔等时,皆宜欢喜施舍,功德无量。

一函遍复


一函遍复

印光大师著



净 土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;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,令其于此生中,即了生死之大法也。于此不信不修,可不哀哉?此法门以信,愿,行,三法为宗。信,则信 我此世界是苦,信极乐世界是乐。信我是业力凡夫,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。信阿弥陀佛,有大誓愿,若有众生,念佛名号,求生佛国,其人临命终 时,佛必垂慈接引,令生西方。愿,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,愿速往生彼乐世界。行,则至诚恳切,常念南无阿弥陀佛,时时刻刻,无令暂忘。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, 随自身闲忙,立一课程。

此 外,则行、住、坐、卧,及做不用心的事,均好念。睡时当默念,不宜出声;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,以免字多难念。若衣冠不整齐,或洗澡、抽解,或至不洁净处, 均须默念。默念功德一样,出声于仪式不合。无论大声念、小声念、金刚念,心中默念,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,耳中听得清清楚楚。如此,则 心不外驰,妄想渐息,佛念渐纯,功德最大。

念 佛之人,必须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、修十善业,又须父慈、子孝,兄友、弟恭,夫和、妇顺,主仁、仆忠,恪尽己分。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,我总要尽 我之分。能于家庭,及与社会,尽谊尽分,是名善人。善人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临终,即得往生。以其心与佛合,故感佛慈接引也。若虽常念佛,心不依道,或于父 母、兄弟,妻室、儿女,朋友、乡党,不能尽分,则心与佛背,便难往生。以自心发生障碍,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。

又 须劝父母、兄弟、姊妹,妻室、儿女,乡党、亲友,同皆常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及‘南无观世音菩萨’,以此事利益甚大,忍令生我之人,及我之眷属,并与亲友, 不蒙此益乎?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,灾祸之来,无法可设。若能常念佛及观音,决定蒙佛慈庇,逢凶化吉。即无灾难,亦得业消智朗,障尽福隆。况劝人念佛 求生西方,即是成就凡夫作佛,功德最大。以此功德回向往生,必满所愿。

凡 诵经、持咒,礼拜、忏悔,及救灾、济贫,种种慈善功德,皆须回向往生西方。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。一有此心,便无往生之分。以生死未了,福愈大则业愈大, 再一来生,难免堕于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之三恶道中。若欲再复人身,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,难如登天矣。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,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;若求来 生人天福报,即是违背佛教。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,换取一根糖吃,岂不可惜?愚人念佛,不求生西方,求来生人天福报,与此无异。

念 佛之人,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;以参究者,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。纵然念佛,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,以求开悟而已。若生西方,无有不开悟者。若开悟而惑业净 尽,则可了生死。若惑业未尽,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。又无有信愿,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。自力佛力,两皆无靠,欲出轮回,其可得乎?须知法身菩萨,未成佛前, 皆须仗佛威力;何况业力凡夫,侈谈自力,不仗佛力。其语虽高超,其行实卑劣。佛力自力之大小,何止天渊之别?愿同人悉体此义。

念 佛之人,不可效愚人,做还寿生、寄库等佛事,以还寿生,不出佛经,系后人伪造。寄库,是愿死后做鬼,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。既有愿做鬼的心,便难往生。如其 未作,则勿作。如其已作,当禀明于佛,弟子某,惟求往生,前所作寄库之冥资,通以账济孤魂,方可不为往生之障。凡寿生、血盆、太阳、太阴、眼光、灶王、胎 骨、分珠、妙沙等经,皆是妄人伪造,切不可念。愚人不知念大乘经,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。必须要还寿生、破地狱、破血湖,方可安心。有明理人,为说是伪,亦 不肯信。须知做佛事,惟念佛功德最大。当以还寿生、破地狱、破血湖之钱,请有正念之僧念佛,则利益大矣。

念佛之人,当吃长素。如或不能,当持六斋,或十斋。由渐减以至永断,方为合理。虽未断荤,宜买现肉,勿在家中杀生。以家中常愿吉祥,若日日杀生,其家便成杀场。杀场,乃怨鬼聚会之处,其不吉祥也大矣。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。

念 佛之人,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。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,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,及瞎张罗,并哭泣之利害不可。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,不受破坏正 念之害者,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,令彼各各常念不可。如是,则不独有益于父母,实有益于现生眷属,后世子孙也。临终助念,无论老少,均当如是。详看饬终津 梁,自知。

女 人临产,每有苦痛不堪,数日不生,或致殒命者。又有生后血崩,种种危险,及儿子有慢性惊风,种种危险者。若于将产时,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,不 可心中默念,以默念心力小,故感应亦小。又此时用力送子出,若默念,或致闭气受病。若至诚恳切念,决定不有苦痛难产,及产后血崩,并儿子惊风等患。纵难产 之极,人己将死,教本产妇,及在旁照应者,同皆出声念观世音。家人虽在别房,亦可为念。决定不须一刻工夫,即得安然而生。外道不明理,死执恭敬一法,不知 按事论理,致一班念佛老太婆,视生产为畏途。虽亲女亲媳,亦不敢去看,况敢教彼念观音乎?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,临产虽裸露不净,乃出于无奈,非特意放肆者 比。不但无有罪过,且令母子种大善根。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,非我自出臆见,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己。

女 人从十二三岁,至四十八九岁,皆有月经。有谓当月经时,不可礼拜持诵,此语不通情理。月经短者,二三日即止,长者六七日方止。修持之人,必须念念无间,何 可因此天生之小恙,竟念废弃其修持乎?今谓当月经时,可少礼拜,念佛诵经,均当照常。宜常换洗秽布,若手触秽布,当即洗净;切勿以触秽之手,翻经及焚香 也。佛法,法法圆通,外道只执崖理。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,不知佛法正理,故致一切同人,不能同沾法益也。

观 世音菩萨,誓愿宏深,寻声救苦。若遇刀兵、水火、饥馑、虫蝗、瘟疫、旱涝、贼匪、怨家,恶兽、毒蛇、恶鬼、妖魅,怨业病、小人陷害等患难者,能发改过迁 善、自利利人之心,至诚恳切念观世音,念念无间,决定得蒙慈护,不致有何危险。倘仍存不善之心,虽能称念,不过略种未来善根,不得现时感应。以佛菩萨,皆 是成就人之善念,绝不成就人之恶念。若不发心改过迁善,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,冀己之恶事成就者,决无感应,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。念佛最要紧,是敦伦尽分, 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存好心,说好话,行好事。力能为者,认真为之。不能为者,亦当发此善心,或劝有力者为之。或见人为,发欢喜心,出赞叹语, 亦属心口功德。若自不能为,见他人为,则生妒忌,便成奸恶小人心行,决定折福折寿,不得好结果也,宜痛戒之。切不可做假招子,沽名钓誉。此种心行,实为天 地鬼神所共恶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
世 有女人,不明至理,或不孝公婆、欺侮丈夫、溺爱儿女、虐待婢仆;或属填房,虐待前房儿女。不知孝公婆、敬丈夫、教儿女、惠婢仆、教养恩抚前房儿女,实为世 间圣贤之道,亦是佛门敦本之法。具此功德,以修净土,决定名誉日隆,福增寿永;临终蒙佛接引,直登九莲也。须知有因必定有果,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,自得孝 敬慈爱之果。为人即是为己,害人甚于害己。固宜尽我之职分,以期佛天共鉴也。

小 儿从有知识时,即教以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之道,及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之事。令彼知自己之心,与天、地、鬼、神、佛、菩萨之心,息息相通。起一 不正念,行一不正事,早被天、地、鬼、神、佛、菩萨,悉知悉见,如对明镜,毕现丑相,无可逃避。庶可有所畏惧,勉为良善也。无论何人,即婢仆小儿,亦不许 打骂。教其敬事尊长,卑以自牧。务须敬惜字纸,爱惜五谷、衣服、杂物、护惜虫蚁。禁止零食,免致受病。能如此教,大了决定贤善。若小时任性惯,概不教训, 大了不是庸流,便成匪类。此时后悔,了无所益。古语云: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以其习与性成,故当谨之于始也。天下之治乱,皆基于此,切勿以为老僧迂谈,无 关紧要也。

光 老矣,精神日衰,无力答复来信。但以邮路大通,致远近误闻虚名,屡屡来信,若一概不复,亦觉有负来意。若一一为复,真是无此精神。以故印此长信,凡有关修 持,及立身涉世,事亲教子之道,皆为略说。后有信来,以此见寄。纵有一二特别之事,即在来信略批数字,庶彼此情达,而不至过劳也。若欲大通经教,固当请教 高竖法幢之大通家法师。须知大通经教者,未必即生能了生死;欲即生了生死,当注重于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也。

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


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

慧律法师主讲



精进念佛,求生净土

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日,佛七的圆满日。佛七的意义是什么?七是圆满,我们打这七天,有圆满吗?佛七的重点是什么?就是精进念佛,一心不乱,求生净土,超出三界。

在 这复杂的社会,要收摄身心,来这里用功七天,要极大的福报和因缘。所以,打佛七的意义不同于世间人的拜拜。世间人拜水果、不外是求财、求功名,有的还拜四 果:蕉、李、梨、凤梨。(台语谐音为招你来旺),他们拜佛的心态,由此可见一斑。由于这是在台湾,所以用闽南语来念,可以行得通。若在外国,那可就行不通 了。其实供佛只是一个心意,因为我们从未看到佛在吃,都是供佛的人自己在吃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世间人所求无非是财富、功名。但我们打佛七,所求的则是为超 出三界。

这 次分精进组和随喜组,不论哪一组,能来参加都很可贵,值得赞叹。要进入佛门是很不容易的,修行是难能可贵的选择。一般世间人,日常所做的娱乐,不外乎饮 酒、打麻将,在大陆,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,就鼓励打麻将且蔚为风气。我们信佛的人有目标,知道要用功,毋需藉助打麻将来消遣。

发心要正确

打 佛七讲求发心,而且要发大心。只要发心正确,佛祖无不慈愍摄受。发诚恳的心,发大菩提心来打佛七,只要知见正确,佛未尝放弃过我们。举例来说,七、八年 前,我发了一个大心:(佛法既然这么好,为什么没有人来弘扬?倘若国外来邀请;有因缘,我就去。)因此当新加坡的佛友邀请我去演讲,我就答应了。当时主办 单位租的场地不在室内,而是露天的体育场。一次演讲的花费,如海报、宣传......不下数百万。万一当天下雨, 可就麻烦大了,整个演讲活动恐怕会泡汤。当时在场外还加设超大型闭路电视,总共聚集了数万人次,这是很难得的机会,新加坡佛教能否兴盛,就在此一举。因为 真的很难得可以聚集这么多人。可是,演讲举行时,天色开始变暗,乌云密布、雷电交加,我就在内心观想:观世音菩萨撑著雨伞,站在虚空中。因为万一下雨,体 育场这数万人,根本无处避雨。倘若大家因为躲雨而冲散了,再要将这群人聚合起来,恐怕就没办法了。然而我所能作的,就是这些了。所以,我就不停地观想、祈 求,结果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。连续三天的演讲,都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进行的,等到最后一天演讲完,出了会场,才赫然发现会场外已经淹水了,只有体 育场内没有下雨。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,并非显示自己很有能耐,而是告诉大家,我们如果有诚心,集合众人的愿力——希望佛教兴盛的强大愿力,才能感得佛菩萨 的加被,有这样的感应。我们上了游览车,司机告诉我:‘师父,你们的阿弥陀佛真感应!全新加坡都下雨,只有体育场没下雨。’这是由于新加坡的信众团结一 致,共同祈求的结果。

我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收的供养,共计一百二十万台币,回国后,我寄了二百四十万的录音带给他们,因为我们并不贪著众生的钱,我吃——不过一碗饭,睡——不 过一张床,这个心发出去以后,迄今已八年了,新加坡很多人都在听师父的录音带,学佛人口增加了数十倍。所以,法师的知见正确,发心正确,佛祖自会加被。

相同的,今天各位来打佛七,只要发心正确,真是为了生死而来,无论你过去造多大的恶业,或遭遇什么打击,作任何罪业,无论你多么穷困而心生自卑,乃至你肢体残障或年事已高,佛都不会放弃,因为发心正确,自然与佛相应。所谓‘信愿行’,打佛七,首先要看我们的发心是否坚定。

以般若智慧精进

打 佛七、学佛,智慧非常重要。有的人念佛十几年心却不能定,何以会如此呢?因为他不了解无常和空性的思想,所以潜在的烦恼(简言之即习气)仍然存在,就如同 火车头后面挂了许多节车厢,还要爬坡,极为吃力,因为有阻力的缘故,想快也快不起来。由于安上种种错误的知见和分别、执著,所以,他虽然用功打佛七却无法 受益。修学佛道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,当然时间愈长,修行成就的机会就愈大,因为有时间去致力于修行嘛!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,懂得如何去放下,知道如何去 勇猛精进,这样力量才会出来。若没有菩提心,没有般若智慧,再打上十次、二十次的佛七,也只是结缘而已。

具足大慈悲,发菩提心

何 谓菩提心?自利利他是也。要自利,我们的身口意要清净;要利他,则需具足大慈悲心,这叫做发菩提心。发菩提心和般若智慧是修行最重要的二环。真正发菩提心 者,就知道要来服务众生、利益众生。一个修行人朝夕都以众生为念,想利益众生、帮助众生,那么,自己的烦恼也会比较少。若整天只顾自己,烦恼会比较多,因 为他有私心。服务众生会忘了自己这个‘我’,了知一切法无我,就会起欢喜心来服务众生。

妄想重则难以解脱

为 什么世间人修学佛道不得力?因为妄想重,内心没有般若智慧。妄想重就是执著性重。例如说,自尊心太强或过于敏感,芝麻小事就放不下。旁人说一句重话,他就 烦恼一星期、两星期、三星期,三年五载仍放不下,甚至一辈子都牢牢记著。如此,再怎样修也无济于事。对于讨厌的人,连看都不想看,一辈子都恨这个人。你 说,这要如何修行呢?他无法去消化,每每坚持己见,自以为是,认为别人不对,自己有修行,别人没修行,这种强烈轻视别人的念头,要如何修行去获得解脱?

凡所有相皆是虚妄

佛 法在现前一念之间。要透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这都是缘起法,无自性的,哪有什么善恶、对错、伟大与否呢?将世间的一切贴上标签,无益于圣道的修行。因为修 行并非在于你花插多少、佛祖供养得多庄严、仪式唱念多久,以这些繁琐的外相为标准,来贴上标签,名之为修行,这是错误的。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心,故发我们 内在清净的智慧。外在的因缘:这些花、庄严的佛相,都只是‘相’,而‘相’是为了启发我们内在庄严、清净的自性,不是外在布置得庄严就叫做圣人或圣道场, 这是严重的错误。但为了不坏事相,我们还是要兼顾外相,把佛相画得很庄严、灯光架设得很亮,同样这么去作。

修行应在念念中用功

若我们对世间的名利、是非耿耿于怀,从来打佛七的那天,心中就怨恨一个人,迄今已七天了,仍未放下,嘴里念著佛号,心中暗忖:(总算七天过去了,回去要好好找他算帐,太可恶了,竟倒了我七百万的会钱......。)真正会修行的人就不同于此,他们是天天都在打佛七,时时刻刻,分分秒秒都在用功,不是来这里七天才叫修行。若如此的话,其他时间要怎么办?若动一念烦恼的心去轻视别人、去恨众生、落入是非,就别说你在修行或悟道,因为你已离道太远了。

不传是非

有 的人竟日是非、烦恼不断,在这个道场说得不过瘾,又跑去那个道场说。来到这里,要遵守这里的规矩。从外面听来的是非,不可在这里讲,要将它消化。有人说: ‘不说,简直会要我的命!’那么,你应该到荒郊野外喊一喊:‘我何以如此倒楣,竟会听到这些是非?’这的确够倒楣,何以人家都听到正法,而自己总是听到是 非?这样怎么有办法修行?广化老和尚常常说:‘听到是非是我们的业障。’所以该到荒郊野外好好忏悔。

把握现前一念

修 行不可对未来抱著希求的心,因为未来不可知。我为什么每天看新闻报导?因为它给我很大的启示,像日前报导的,三个高中生骑摩托车,红灯亮了,很规矩地停下 来,后面一辆卡车撞上来,二人都同时当场毙命。一刹那间,三人都粉身碎骨。亡者的父母赶来,悲痛万分,但已是天人永隔。至于卡车司机,则是由于酒后驾车, 一下子伤及三条人命。若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,卡车冷不防从身后撞上来,可能连一句佛号都来不及念。

所 以,对未来不可有希求之心。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也不可得,佛法就是现前一念。你不用去想,因为过去不存在,未来也不存在,现在则是刹那生灭,无所住。那 念清净、不住一切相、无所求的心,就能和净土相应,念佛的力量就大。我曾和各位说过:‘来到讲堂,要知道用功。外面的是非不能带进来,不能将垃圾(是非即 是垃圾)拿来这里倒。来到这里,就是要拾摩尼宝珠和钻石。’师父说的法要作笔记,要捡对我们了生死有帮助的宝藏而非垃圾。要记住,这是道场,若听到是非, 应将它放下。对世俗的名利、是非全部放下,对未来的希求之心全部放下,当知无常乃世间的真相。

娑婆世界系堪忍世界

我 们这世间愈来愈糟糕,为领千万保险金而弑父弑母者有之;与妻子一言不合,而手刃亲生骨肉、结发之妻再自裁者有之;因细故翁舅杀死媳妇者有之;罪大恶极似陈 进兴者有之。现代人没有学佛,稍有不遂己意即起嗔恨,把人杀成重伤,还要赶尽杀绝,追至医院急诊室,欲置对方于死地。现在的人心实在令人不寒而栗,此乃是 今之娑婆世界。

就是这些报导使我学乖了。有一次,在凯旋路口,我遵守交通规则,红灯停车,后面一个年轻人撞上来,我那辅半中古的车被猛力一撞,凹了一大块。但我抓著方向盘,动也不敢动,更不敢下车找他理论,免得丢了性命,岂非得不偿失?

认 识这世间,受到委屈就较容易放下。初出家时,有人向我借钱周转,说是很快就还。我当时很单纯,心想:这人很护法。就将常住的钱借给他,哪知这一周转,就像 龙卷风似的有去无回。这个人燃了臂香,平日看起来很虔诚,没想到,竟会骗我。我们也拿他莫可奈何,只能说:‘个人作,个人负因果。’

像上述的欺骗行为还不算什么。日前报导,有四个人持开山刀闯入银楼,洗劫了五千多万财物,还将店主的妻子砍伤。店主说,他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成果,不料竟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。

但这也不算什么。上述是蓄意杀人,以下则是出于意外。数年前的清明节,日本一架巨无霸飞机,搭载了五百四十五名乘客,结果遭遇空鸡,机上旅客仅有一名四岁约小女孩幸免,其他全部罹难。

观照和放下

类 此不幸事件层出不穷,相形之下,自己的遭遇就算不了什么。如此观照,就知道我们不是世间最不幸的人。藉由自身的惨痛教训,学得一些经验也不错。若被人欺 负,就作是想:幸亏对方没有杀我,就很万幸了!对于世间所发生的事能够去体会,藉由新闻报导得到启发,这也是佛法。当我们遭到不幸、横逆和一切令我们愤怒 的事,就这么想:对方还算不错,至少他没有像陈进兴那样,把我杀死。若被人倒了二十万,就想:还算不错了,那间银楼被抢了五千万呢!否则你一直内心抑郁而 愤怒也不是办法。

发菩提心和般若智慧非常重要,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去观照,慢慢去疏导自己的情绪,这样,我们打佛七,才能够做到放下的功夫。有的人念佛十年,心仍无法定,就是智慧不够,被束缚住了。若智慧够,一念就是佛。清净心时时刻刻现前,不要等到打佛七才来用功,应当时时刻刻用功。

认识世间的真相,就知道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。水灾、火灾、空难都会要我们的命,连遵守交通规则也会被撞死。我们的生命很短,很脆弱。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个世间的真相,才有办法把握每一分每一秒,来观照、来修行。

缘起无自性,莫执著假相

我 们既然了解这是因缘生,因缘灭的,这色身终必归空,首先要作的即是:心不著一物。用这种心来念佛,不可执著任何一种假相。对好的事物,不要握得太紧;对坏 的事物,亦毋须强烈地排斥。因为成法、坏法,都是缘起法,都是空性法,没有自性。好的东西握得太紧,会造成不幸;坏的东西一意攻击、排斥、伤害,亦会造成 不幸。所以,心要不著一物,不论任何事物随手拈来,都能知悉这是会坏、会臭、会烂的。世间任何事物都要如是观照,每一样都会坏,都会变化,都无实体,心不 可执著任何一物,用这种心念佛。

念佛应口诵心惟

所 有念佛法中,以持名念佛最为方便,这是印光大师再三强调的。我们若自认为根基不够,无法观想,亦无法观照,无法达到无生,那么很简单,用心持念。从口出 声,由耳谛听,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,如是循环不已。要想办法计数,念几声内心明明白白。若持名念佛行有余力,再加上观想,观想西方三圣在面前。观想不 成可用观相念佛,亦即直接观看佛相来念。将佛相摆在桌上,仔细地看,临命终这三尊前来接引,方可随他去。总之,一定要想个办法,让自己念佛时心能够定。

修行是享受,不是负担

对 这世间的天地万物,要先学放得下,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:(今天要大回向了,终于要结束了,可以轻松了,解脱了。)不可以有这种想法。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 苦为畏途,大可不必来。那么,每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愉快。所以,不要认为来这里是受苦,应当说是享受——享受法的快乐,享受修行的快乐,享受向极乐世界迈进 的快乐。每天看三宝(佛、法、僧),听法师开示,修行应该是一种享受,而不是负担;不是痛苦而是快乐,要抱持这种健康的心理。修行人没有所谓的假期。因 为,持续不断地用功,对修行而言,是很重要的。若要等临命终再来用功,有定力者当然无妨,问题是,你会不会有病苦或业障现前?若这两项现前,那可就凄惨 了?病苦现前,虽说你很认真念佛,但宿世造何恶业,自己亦不得而知。发生车祸,被撞得丧失记忆,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,平日虽很用功念佛,但业障现前也束手 无策。又如有的癌症患者,在末期时疼痛难当。我们临命终是否有上述情形,是很难逆料的。

你 说临终十念即可往生,但是否有把握临终能保持正念?所以要珍惜有生之年,身处坏的环境,作坏环境的观照来解脱;身处好的环境,做好环境的观照来解脱。不论 何时,都要作观照,以求解脱。例如:在病苦中就观照色身无常,只是臭皮囊,无常终有一日降临,所以,应该要放下;身体健康就观想:真值得庆幸,能有体力拜 佛、念佛,所以应当更加用功;贫穷的人就观想:反正我没钱,晚上不关门也不必担心人家来绑票(因为没钱,谁会来绑他?)富人就如是观想:我的经济能力不 错,能够布施修福。不论贫富、健康、多病都无所著,要懂得珍惜。否则就像慈禧太后,八国联军时,自北京仓皇出走,来到四川时饥肠辘辘,有人献上地瓜。平日 吃满汉全席的老佛爷,从未吃过地瓜,因为饥饿只好将就,吃后还赞不绝口。她平日在宫中养尊处优,讲究排场,此刻为了逃命,也顾不得威仪了。专注得连自己的 身份也摆在一旁。放下身段后,就觉得地瓜很美味。等到和解,八国联军退兵,她的架子又端起来了,耀武扬威的心态又出来了,终至亡国。——因为她忘了自己是 谁。

由上述的故事可以知道,一个人若真为生死,像慈禧太后那样,后有追兵,就会拼命奔逃而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。不但如此,满汉全席、考究的服饰、鞋子、冬暖夏凉的皇宫......,全都置诸脑后,只为逃命。这心情比打佛七还要厉害,还要专注。

我 们修行若用逃命的心态去用功,犹如无常鬼在背后追逐般,若不往生就被抓到三涂受苦,就算作人也很痛苦。生恐怖心,毫不眷恋,忘记世间种种假相,一心一意拼 命了生死,大家都会往生。用这种心态打佛七,保证会往生。就像慈禧太后逃命,我们被无常抓到也是没命啊!慈禧太后忘了自己的身分是谁,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 报,穷奢极侈、愤恨、斗争,终至亡国。同样的,我们修行人若忘了念佛,就难以往生。若一个人仍放不下是非、恩怨,竟日听东听西,在是非中打转,我保证此人 必定不会往生,能不堕三涂就算很好了。

以下有几种错误的心态,应当避免。来此,不只是打佛七,回去后,在德行方面也应有所长进,那么,面对世间诸事,即可无障无碍。将我以下所说,也就是修养方面做好,自可无所障碍,临命终还能往生。要放下这些可怕的心病,不能有这些念头,这样日子就会很好过。

贪心不可有

对于世间的金钱、名利、夫妻间的感情,乃至世间一切缘起法的假相,都不可贪著。

嗔恚心不可有

如 果对于别人善意的建议、好意的规劝,无法接受而大发雷霆,或有事没事就动怒,以后谁也不敢对你说真心话。朋友、同参道友也会日渐远离,成为点头之交而已, 你将无法听到真心话,只会听到一些赞叹,如同麻醉药,让你甜蜜的死亡。如果是正知正见者的赞叹还无所谓,若是一个居心叵测者的赞叹,只会让你的心性麻醉而 沾沾自喜。所以,人生一定要有逆境才会成长,有赞叹也要有诽谤;有人顺从你,也要有人忤逆你,我们才会长大成人。否则,只一味想听好话,谁该讲好话给我们 听呢?而且,未必在我们面前讲好话的,就是好人。有时讲好话的,其实是坏人,有时说坏话的,反成了好人,因为他可能会因此而救了我们。

有 时发完脾气,冷静下来想想,对方说的的确没错,我们为了自尊而心生抗拒,这是人之常情,因为对方伤害了我们,诽谤了我们,但运用智慧,冷静细思,对方所言 亦不无道理。所以,不想改变自己的人,就没有救了,面前是死路一条。要记住,不要嗔恨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。

心中不可有恨

如 果心中有恨,会很凄惨,无法往生。恨就像被钢索绑住。一般人对于不幸的事情会耿耿于怀,对于忤逆的众生,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恶而怀恨在心。这种念头若不及时 修正,会障碍我们往生。既名之为娑婆世界,不可能每个人所说的都遂你的意,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看得顺眼。想骗你钱的比比皆是,想霸占你财产的处处都有,因 为,我们是活在这业力所感的世间,无明所感的世间。

有 一个歌星,报上诽谤她人尽可夫,极尽破坏名誉之能事。她看到报纸,痛哭流涕,精神濒临崩溃,因为报上所载与事实完全不符。从此,她对记者深恶痛绝。然而仔 细想想,记者如果没有写出报导,就活不下去了,倘若他手头没资料,当然得自己编了,而所写出来的报导,好似和她生活在一起般。

一 个知名的作家很感慨地说:‘记者没来访问我,我甚至没和记者交谈过,杂志刊载的却有问有答。’他也感到非常痛恨。世间人被冤枉,通常都会受不了。事实上, 世上被冤枉的例子太多了,否则何以会有‘枉死城’?冤狱的情形太多了,不是他杀的却被栽赃,乃至被判死刑。我们要了解,世间这种事比比皆是,内心不要有 恨,慢慢观照这个世间,慢慢放下。

嫉妒心态不可有

千万不要去嫉妒任何一个人。这世间能人愈多愈好;富人愈多愈好;美女愈多愈好;俊男愈多愈好,你不用去嫉妒别人。内心的美更胜过外貌的美。心无嫉妒才是真正的赢家,因为心美。即使相貌平庸,但没有嫉妒心,就胜过别人很多了。

“害”的心态不可有

‘害’ 即是残害众生。也就是说,我们遇事不可屡思报复,不可有这种心。任何是非、恩怨到我们这里,就让它消失于无形,当作浑然无事,任由它去。相信因果,因果自 会有所定夺。就算有委屈,因果也会帮我们伸张。虽然现在黑白颠倒,亦终有水清鱼现的一日。这样,人家会更敬佩我们。

不可太过敏感

太 过神经质(也就是太过敏感),是很难医治的心病。别人在讲话,就趋前去听人家在讲什么,这也是许多众生的通病。人家丧父丧母,他走过去和对方打招呼,人家 正在思考治丧的问题,没注意到,他就起烦恼,疑神疑鬼,误以为别人故意不搭理他。太过敏感,事情尚未搞清楚就发怒,嗔恨众生。这种人没有救,别想要往生, 本来很单纯的事情,被他一想,变得很复杂,这样没办法修行。遇到任何事就愤懑于心,被绑死了,至死都难以修行成就。所以,不可太过神经质、敏感。

不可有攻击性

攻 击性意即报复。例如:你在报上披露我的事,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遇事就上法院,诉讼不断,只要有人对不起他,他就一定让对方死无葬身之地。攻击性 太强,发这种恶愿极为不妥。因为在我们八识田中,会种下这种不清净的种子。这种恶念一定要斩草除根。我们要怜悯众生,伤害我者,不必恨他,要同情他、可怜 他。

莫喜大众杂话

不要喜欢大众杂话,话说不完。三个女人一聊,就是一整夜。将十几个小时所谈的内容记录下来,没两句有营养的。归纳起来,不外是丈夫升官,儿子几岁、长得很高大、在美国念书等等,三、四个主题而已。

要是我就条列式报告,然后各自散会。要谈的是有内容的话题。从未听说有人拜佛整夜不睡的,倒是常听到,闲聊彻夜不眠的。一般女人死的时候,都是从嘴开始烂,就是因为话讲太多了。

修行人不要喜欢群聚说闲话,真是穷极无聊!

不可懒惰

修行最怕懒惰,所以,我鼓励各位定功课,看一天要念多少佛,自我督促。虽然说‘即心即佛’,但我们功夫不到,仍要做事相上的努力。不二法门可不是不‘饿’法门,凡夫不可说圣人的话,切莫懒惰,应当精进,定功课,好好用功,诵经、念佛......

不要动怒

要记住,千万别在挚友面前动怒。为什么呢?因为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空间。一怒之下,你就没有朋友了。二、三十年的友谊,会毁于一旦。

言语不可尖酸刻薄

量力而为

承诺别人要视自己能力而定,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,不可轻易下承诺,既已承诺就必须履践。

要认识自己

自己有几两力,是什么个性,是否有智慧,是凡夫抑或圣人?认识自己、安排生命,才不会错误。

不要说谎,这是学佛者最忌讳的

要有羞耻心

学佛的人要有羞耻心,不可无惭无愧。造恶业要有羞耻心,做了不该做的事,应感到惭愧。例如,明明是诈财,口中却说得天花乱坠,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行为。

不要有自怜、自以为不幸的心态

所谓不幸的心态,是指二十四小时都觉得自己很不幸。所以,他的人生是黑白的,而非彩色的。反之,若觉得自己很幸运,他的人生则是彩色的。所以,不可以有这种自以为不幸的心态。

不可以有占有的心态

朋友间或夫妻间要互相尊重,但不能有想占有对方的心态。以前有个女众,她的男友对她不错,她自己本身的条件也不差,可是有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,常跟踪男友,偷窥他和客户的来往。若发现男友与客户上咖啡厅或PUB 谈生意(男友是业务员),就耿耿于怀。她认为男友是属于她的,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,遂找来一群流氓,教训她的男友,并警告他们下手不可太重。结果男友在 公园被揍得头破血流,她假装路过,再把男友送医,并悉心照料,还说:‘我宁愿在这里照顾你,也不希望你和别的女人讲话!’一段时间,男友伤势痊愈,她又故 技重施,到医院照顾男友,如此重复多次。她甚至还说:‘只有在这一刻,我才感觉你是属于我的。’这种心态真是恐怖!

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

要 有健康的身体,平时要调饮食、调睡眠,有病就去求诊。所谓健康的心,是指要有正念、正见。我们说‘破见不破法’,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,不破佛法。‘法’就 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。‘见’就是众生的执著和分别,是在假相中分别和执著所产生的。所以,不能安排种种的知见,知见就是落入对立,善恶、是非对 立。

我 们要抱持何种心态,修行才会成功呢?身体若有病苦,要视病苦为良医,让我们了解世间是苦的,也比较不会执著,比较不会去造恶。有病苦才比较会警惕自己,比 较会觉悟。至于心呢?遇到逆境要时时观照,世间有逆境,我们才有办法成就菩提,没有逆境,就无法成就菩提。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,别理他,任凭他去搞,日久 对方就心生疲乏。不管他说什么,我们都一笑置之,保持一颗解脱的心。因此,病苦要观空;顺境、逆境亦要观空。

最后要告诉各位的是,发心难,坚持下去更难。退道心者多,成就者少。因此,修行要分分秒秒保持正念,也就是我们常念的‘临终西方境,分明在目前。’

佛法开示不完,今天佛七圆满,不但勉励大家有希望往生,而且要坚持到底。要放下不必要的错误心态,你的后半辈子就会活得很快乐。

修行是不间断的,在家居士护法的心也应是不间断的,唯有藉著出家众,发大愿弘法,在家众竭诚地在金钱、体力上护法,三宝与居士相互的合作,佛教才会兴盛。

说 往生很难的人是愚痴。为什么呢?其实仅在十念之间。说往生很容易的人也是愚痴。因为你把净土法门看得太简单了。临终那十念,是平日功夫的累积,所以最重要 的是信愿行,一定要发菩提心,发自利利他的大悲心。不计较,不比较,与世无争,处处让人,处处净土。要记住,平日是是非非,恩恩怨怨,计较不断,不要和我 谈往生。事事退让,对是非置若罔闻,坚持我们的信心,认真用功,不受影响,心即净土,心就解脱。若有人要破坏我们的清净心,就告诉他:‘不要告诉我那些是 非,以免破坏我的清净心。’将所有的时间节省下来,用功念佛,不要浪费生命。祝大家能够‘临终西方境,分明在目前。’——往生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。

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


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

慧律法师主讲



情爱纠葛,苦多乐少

我 们这几天在打佛七,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很多事,报上刊载的事,有时也能启发我们,对修行亦颇有助益。日前,据报载,有一个调查局的员工已娶妾生子, 但夫妻感情不睦,后来,这丈夫结识了一名护士,并进而同居。当初交往时,男子欺骗对方,说自己未婚,当护士得知实情,便坚欲与其分手,此人是个老实人,因 为已将感情投注进去,无法收回,数度请求护士回心转意,仍无法挽回对方的心意。一次,他在极度郁闷下,写了一封信,信上表明,若护士离他而去,必定要手刃 对方,然后自杀。这封信无意间被他妻子看到,妻子不以为意,认为纯属玩笑。不料,有一天,这丈夫去找护士谈判,两人发生口角,邻居听到二人大声地争吵,突 然传来护士的一声惨叫,之后就阒然无声,一名不知情的邻居恰好撞见冲出来的凶手,也莫名其妙地被追杀。当电视新闻播报时,现场血迹斑斑,一片凌乱。

众 所皆知,要进入调查局,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,经过国家高普考,而凶手本身又是个老实人,但他闯了祸,就想要杀人灭口,幸亏邻居机警,才逃过一劫。凶手知 道犯下这桩案子,自己必定会被判死刑,就跑到铁道旁,见火车来了,便一头撞上去,结果被撞得支离破碎,死状凄惨。一念之间想不开,杀人、自杀,家庭破裂, 叫妻儿日后依靠谁?这真是人间悲剧。

由 这则新闻反观自己,我们今天能够切确掌握自己的目标和方向,坐在此地念佛,终极的目标在了生死,不会为了儿女私情而毁掉自己的性命,糟蹋难能可贵的人生。 所以,奉劝在座的女众,如果踫到有妇之夫,一定要保持距离,否则终究是自己吃亏。若陷入感情的纠纷,应以理性来了解生死无常,世间男女的情爱纠葛,无法让 我们得到永久的快乐,眼前似乎很甜蜜,苦的却在后头。男女之间,快乐就像西瓜皮,只有薄薄的一层,痛苦却似西瓜肉,非常的多。世间人对欲望、感情,往往因 为一念之间看不开,造成了人生的悲剧。就像这调查局员工。所以,大家能齐聚在此念佛,是多么不容易的因缘。万般放下,一同念佛、听法师开示,这是大家累劫 所修的善根福报。

学佛与否影响处世态度

以前,丈夫殴打或杀死妻子的事时有所闻。现在打开报纸,倒是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屡见不鲜。

有一对夫妻,丈夫懦弱无能,妻子气焰嚣张,常常辱骂丈夫,或威胁要离婚,丈夫敢怒不敢言。有一天,终于忍不住,回嘴了两句,这妻子一怒之下,抄起水果刀,刺向丈夫的心脏,一刀就要了丈夫的命。待冷静下来,还向八岁的儿子赔不是。然而一时的冲动,铸下大错,已后悔莫及。

这 就是学佛和没学佛的人之间极大的差别。学佛的人,即使嫁了个不成材的丈夫,会认命、接受。纵使无法共同生活,亦毋须置其于死地,用如此残暴的方式来解决这 个问题。应以较理性的方式来解决。如今孩子成孤儿,自己也锒铛入狱。若非死刑,亦是无期徒刑。由于一念冲动,造成这种不幸的后果。

念力如水,既能载舟亦能覆舟

话 说回来,世间人会在一念之间杀死人,由此可见,念头的力量很大。在座诸位,切莫小看打佛七这七天的时间。人的念力非常大,贪嗔痴的念头一动,往往会做出骇 人听闻的事情来。相对的,佛菩萨的愿力、般若智慧、善巧方便力亦不可思议。我们打七时,口念佛号,念念欲往生,百年之后,自然而然就朝西方而去。所以,往 生也是靠我们的念力。世间人起心动念,非恨即嫉妒,在内心产生了一股力量,若遇因缘即起现行。像上述那位妻子,不满意自己的丈夫,亟欲离婚,到了有一天, 因缘和合,两人争执,控制不住,就酿成杀夫的悲剧。我们每天都加强自己对往生与净土的信念,至死不渝,这种‘心’的力量亦是不可思议,所以,我们要把握在 这里念佛的因缘。

应选择最稳当的法门

修 行要抓住重点。我常说:‘开悟很困难,往生很容易。’修行人要大彻大悟,见到平等的空性。禅宗云:‘圣人见体,凡夫见相。’圣人看到毕竟空、究竟平等的心 性。‘毕竟空的平等心性’——这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。凡夫所见则是千差万别的假相,所以会著相。看到这,执著这;看到那,执著那。所以,自古以来,参禅而 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难的。有许多人学禅,学得非常好,临命终却不自在。何以故?因为临命终会有病苦。一个人能坐著参禅八小时,远不如念佛、诵经、绕佛八小 时,后者在临命终时绝对比前者有把握,因为他有佛的加被,心中有极乐世界,就算临命终有病苦亦无妨,所谓‘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’就算临终无法 出声念,仍可用忆念的方式,往生极乐世界。禅宗则不然,若大彻大悟自不待言,如:六祖、大珠和尚、虚云老和尚的工夫当然没问题。我们现在所指的是一般参 禅,似悟未悟,临命终要用却使不上力的人而言。最怕的就是这种,没有真功夫又自我赞叹,未悟言悟,习气与贪嗔痴皆重的人。所以修行不能修那种没有把握的法 门,为师者亦不可为弟子开示那种模棱两可,有可能了生死,亦有可能无法了生死的法门。所以说要开悟很难,但要求生净土,并不困难。

经 过我助念、处理的死者,迄今约有两、三百人,一般人都对死人怀有莫名的恐惧,但我不怕死人。我读大学时,老和尚曾开示:‘要发菩提心。’某大德则告诉我 们:‘要行菩萨道。’所以,当同学的祖父罹患肝癌,吐血、拉血、痛苦挣扎,家属因为怕被传染,所以不敢靠近。我说:‘没关系,我来!’就自告奋勇去帮忙, 为患者加持,顺便帮他清理一下,心里一点也不怕,因为了知,有朝一日,自己也必定要面临死亡。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临命终一定没有病苦,所以,修行一定要选择 最稳当的,千万不可作没把握的事,那么,即使临命终有病苦,我们仍有把握往生,就算念不出来,仍可用忆念的方式——‘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’ 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〉如是说。因此,也应当常常观看佛像。

往生极乐应具足信心

要往生极乐世界,首要条件在,具足坚定之信念。我曾问一位老比丘尼:‘xx 法师,你会往生吗?’老比丘尼答:‘恐怕没办法,我不识字,每天只是念阿弥陀佛,不知道临命终,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我?’我正色道:‘你身为出家人,还 这样说,信徒怎么会有信心?’老比丘尼说:‘就是因为我是出家人,吃的是十方的布施,所以才更没把握。’这就是不懂得要具足信心,乃是往生的首要条件。所 以,当别人问你:‘XX居士,你会往生吗?’你一定要回答:‘会,我绝对会往生极乐世界。’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,坚持到底,这叫做坚定信心,因为佛说 过,临终十念即会来接引,绝非虚言。

我 在南普陀佛学院就读时,曾碰到过如下情形: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师姊,曾堕胎三次,平时并未学佛,才皈依一年两个月,很有福报的是,临命终有南普陀的法师为她 助念,而南普陀的法师个个都持戒,修净土法门。广化老和尚也为她开示:‘你现在要万缘放下,此时此刻,谁都无法救你,只有佛有办法救你。所以,你想什么都 没用,要一心想佛,不要想你那些孩子。儿孙自有儿孙福,你目前唯一要作的,就是紧抓佛号不放,一心一意要到极乐世界,以后成佛度众生。’当时,病者已不能 言语,腹部膨胀。助念了多时,至凌晨五点多,病者似乎有话要说,就拉起别人的手,写了一个‘生’字,她虽然因病苦而承受剧痛,但听了老和尚开示后就一心念 佛,非常认真。老和尚走后,南普陀的法师仍轮班助念,我们就问:‘你是不是见到佛?’病人点头。我们又问:‘你是否决定往生?’她也点头示意。往生后现大 丈夫相,十分庄严,比生前被病苦折腾时的相貌还要好看,往生得十分自在。这就是因为她信心坚定,方得以往生极乐世界。否则她堕胎三次,学佛不深,平日也不 精进,唯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结善缘,临命终刚好有僧团前来助念,这表示她前世或今生曾和人结善缘。因此,往生极乐世界首重信心。不论你过去造多少恶业都不 用担忧,只要好好求忏悔,时间若够,可加修安乐妙宝(若要品位高、若有犯戒,一定要持安乐妙宝,里面有令戒体清净的咒。)戒们今天学佛,只求往生,下下品 亦无妨,那么,好好念佛即可,若要求上品,一定要持戒、求忏悔并加上观想——观想西方三圣。观想念佛时,佛像要看得很仔细,但一般人都只有念佛而已,所以 不容易集中精神,若不持安乐妙宝,就要做大功德、持八关斋戒,方法很多,端看我们如何去运用。

修行要有志气

何谓志气?例如:我们修行,若选择修净土,就应当坚持下去,不会被别人左右,东参西参,到最后一事无成。修行若像蘸酱油般,终究是蜻蜓点水,是不会有成就的。修任何一种法,都必须坚持到底,才能成功。

体悟无常

修行的重点,要体悟无常。大家虽将无常挂在嘴上,却已经麻木不仁,失去警惕作用。固然天天念‘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?...... 慎勿放逸。’但是否真正体悟到无常?到火葬场、殡仪馆看看,到左邻右舍探听一下,今天这个人死,明天那个人死,每天都有人死,你说,究竟要计较什么?修行 就是不计较、不比较,试问:‘哪一样是你的?’二十四小时都自问:‘哪一样是我的?’这世间无一物是我们的。一切都是假相,都是因缘生,因缘灭的无常法。 所以,我们要先体认到‘无常’,就不会觉得修行太辛苦,才有办法来用功。你说一天拜这么多枝香很辛苦,可是,比起那些肩挑重担和作苦工的人,实在是轻松太 多了。所以,若说修行辛苦,比起世间以体力工作的人,那他们的辛苦更甚于我们十倍。而且,世间人的辛苦没有目的,无论吃多少苦,仍是一个生死凡夫,继续六 道轮回。我们今天在此吃苦,却是有目的的。我们修行,念佛、拜佛、持午、打八关斋,是希望百年之后到极乐世界,这是我们的目的,而不修行的人辛苦不但没目 的而且很可怜,做牛做马,百年之后,双眼一阖,没一样是我们的,所以,我对大家精进的精神感到十分赞叹。

修行应及时

修行是不能等的。不能说等到我女儿出嫁、儿子娶妻......那已经来不及了。我到澳洲去,遇到一位师兄,他的妻子罹患猛暴性肝癌,从发现到死亡才半年的时间。若能体悟无常,就知进修行应及时,心坚定于修行,时时刻刻把‘死’念放在心上。印光大师尝云:‘学道之人,人人都要认识“死”字.......’ 曾有人问我,如何抗拒对死亡的恐惧。其实并不难,只要承认全世界的人都会死,我也不例外,就会知道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。

莫在相上打转

修 行勿弄巧妙,尽是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。念佛虔诫自有感应,但不可过于著相。念佛就希冀见佛,一心想求感应。如此著相而修,光凭这一点,就会著魔。印光大师 也曾经针对这一点,警惕过我们。修行不要执意去求感应,即使有感应,也是自然发生的。我念大学时,修行很精进,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,所以常常闻到香味。我 曾就此事请教过某大德,他要我不要著相,这表示佛菩萨给我们讯息,让我们坚信有极乐世界。所以,坚定对净土的信愿,精进念佛,至死不退,是非常重要的。

学佛应掌握重点

以下介绍学佛的戒规及重点,大家若能确实把握,这七天就不虚此行了。我们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,了生死而来打佛七的,所以重点要抓住。

修行要礼敬三宝,恭敬出家众

‘不 敬三宝,学法无益’。若来到道场,不能礼敬三宝,就不要跟人谈修行。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为法藏比丘,是个出家人。释迦牟尼佛放弃王宫不住,也是现出家相。 我们今天能坐在此受戒、念佛,也是因为出家人。出家人虽有圣僧和凡夫僧之别,但我们要一视同仁,因为他们都有一件佛传下来的袈裟。所谓尊师重道,若连出家 人都不能礼敬,有何修行可言?尊重、礼敬三宝,乃入门的根本要法。

勿在道场说是说非

说 是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。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、对错?你怎么有智慧去分辨事情的来龙去脉?凡事自有因果,个人作,个人负因果,你又何须瞎操心?更何况在你 的角度看是是非,在其他众生的角度看却又未必如是。所以,是非要全盘放下,若要护持三宝,又不能摆平是非,必然会非常困扰。

明因识果

一 定要了解因果的连锁性,它比电脑还准。种何因得何果,在道场中,一定要注意因果。因果就是戒律,持何戒就得何种果报。有念佛的因,自会感得成佛的果。因果 一定要分清楚,凡有不知道的,一定要请教法师。但因果也不能守得矫枉过正,例如说:‘三宝物不可拿。’这是指未经过师父允许而擅取。若是办法会,剩下太多 东西,师父也吃不完,若师父叫你拿,就无所谓。道场里的卫生纸、水,都可放心取用。所谓在道场要注意,是指未经师父允许,且属于师父、常住的东西,哪怕是 一针一草,都不可擅取,若到道场打电话,一定要付钱,因为它是属于常住的,我们只能多付,不能少付,所以,戒律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因果。明因识果的人就是 懂得戒律。

口业要清净

在 团体中对某人不满,不能一直传他的是非。例如你对某法师不满,而散播他的是非,导致他人对法师的不满,有可能会因此而断众生的慧命,千万要注意。又如你对 某在家居士不满,也不能一直传,以免造成道场的分裂。因为大家都是护法,你散播自己对他的不满,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,导致大家意见的分歧,这样罪过很 重,应秉持任何事都能以圆满为原则。什么叫作佛法?圆满法叫做佛法。无私心、无我、无偏心、无执著、无分别、无颠倒。要使事情圆满应掌捱:忍辱、宽恕、无 是非、一心念佛四项重点。所以,口业清净才有办法入道。何以说口业特别重要?因为我们开口,就是说话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也必须藉说话的方式来进行,所以 说,一般而言,口业都造得很重。学佛十年的人,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仍是在造口业。学佛二十年的人亦然。何以故?因为放不下。嗔恨心放不下、对某人不满,不 说几句简直要他的命!所以说学佛也并不难,把口业守好(亦即口业要清净),凡事以圆满为主。

要定功课

我 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。我问老菩萨:‘一天念多少?’她回答:‘我也不知道,反正有空就念。’那么,没空呢?——没空就看电视。世间人就是这样,因此修行 无法成就。一定要定功课,看一天要念多少佛号,持诵哪一部经,一旦定好,就绝对彻底执行,不改变,以此勉励自己,不可边看电视边念佛。

度众生不可引人误会

不可因为度众生而引起别人的误会,例如,要度已婚的人,应虑及对方配偶的感受,以免引起误会。所以发菩提心,要运用智慧,要视情况去度。

以佛为师

要以佛陀、高僧为模范,学习他们的慈悲喜舍,例如佛陀放弃一切荣华富贵,就是为了要修行。

不遗余力拥护三宝

在 家居士拥护三宝,应不遗余力,三宝若有事,应义不容辞来护持。我就读南普陀佛学院时,有一位女众在家居士,发愿每逢初一、十五清扫大殿,风雨无阻。每天作 早晚课,从不懈怠,始终如一。而且绝无是非,身上总是挂著一块‘禁语’的牌子,她并不富裕,但就是这点心,结果火化后,烧出来的舍利大如翡翠,非常庄严。 因此要坚持护持道场,不遗余力,死命地奉献、服务,无是无非、亲近善知识。

依法不依人

亲近正法的道场,依法不依人。所亲近的进场若没有法,无法令你开智慧、解脱,就算追随再久也没有用,不可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离开。有的人竟然邀法师参加民间的互助会,殊不知出家人是不能标会的。你今天追随法师,是为法而来的。护持法师是因为师父心中有法。我们要护持正法。

何谓‘法’?法就是真理。出家人要有修养,那个道场有正法,在家居士去护持,我们应该为他高兴,因为他心中有正法,不一定非得亲近我们自己的道场。只要那间道场有正法,我们都替他高兴,人多人少都无所谓,要依法不依人。

不畏病苦,坚持念佛

自今日起,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,至死不改,有两点很重要。第一,我们在病苦当中,是否有办法念佛?这就要看功夫了。若能训练自己,连在病苦时都能念佛,那么往生时,相貌就会很庄严,不论头痛、腹痛......,乃至一切病苦来,你还能坚持念佛,一切病苦都无法将你念佛的正念打败,那么,我敢保证你百分之百会往生。

痛革前非,改习气

第二,你的习气是否有放下、改进?赌博、酗酒、玩女人及一切奢侈浪费等不好的习气,或者是嗔恨心、贪心、嫉妒心...... 等习气改了吗?有人问我:‘慧律法师,我能不能往生?’我告诉他:‘你问错人了,能不能往生要问你自己。’道理很简单,是否能往生,自己应该最清楚。试 问:‘我贪心吗?’——没有。‘我有嗔恨心吗?’——没有。‘我有愚痴心吗?’——没有。再加上听经闻法以开智慧,内心有正念,即使病苦也能坚持念佛不 辍,那么,你绝对能往生,所以不用问我,问自己最清楚。

多用功,少造业

平日应该多听经闻法、诵经念佛,少造恶业。

莫留恋假相,放下再放下

放 下再放下,不要执著这假相,应当一心念佛。世间无一物是我所有,触目所及,皆是假相,均是因缘生,因缘灭,只有我们这一念正念才是我们的本性。只有这个正 念,才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路。临命终色身带不去,唯有正念会引导我们到清净的国土——极乐世界。所以,放下再放下,不要留恋这假相,不要执著金钱、女色或一 切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应当一心念佛。

坚持净土法门

了解心就是无心,无心就是心;无念就是念,念就是无念很重要,悟禅很重要,但未必一定能了生死,因为若在参悟当中尚有一点迷惑,还是没有办法。临命终通常会有病苦,你要十拿九稳,只有净土法门能够三根普被,故应坚持净土法门。

最后,希望大家多阅读《净土圣贤录易解》,从这些往生净土的实例中多去体会,以发愿起信。